1
有一种美食,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勇字,因为只有真的勇士才能抱着“死的觉悟”下嘴;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悲壮,因为明知道有可能是最后的晚餐,依旧抵挡不了美食的终极诱惑;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肝胆相照”,如果不是对厨师有肝胆相照的信任,是没有胆量品尝这道惊心动魄的菜肴的。
是的,这道美食就是绝命毒师—河豚。
提到河豚,很多人下意识的会想到一个卖萌的动物。
没错,河豚从正常状态变身为气鼓鼓的土肥圆状态只需一秒,堪称动物界的变形金刚,它变身的武功秘诀就在于没有肋骨,而且腹部的皮肤具有极强的收缩性,可以瞬间吸入大量的水进入弹性的胃部,使得身体能膨胀数倍,生动的告诉围观群众,喝水也变胖是真实存在的。
气鼓鼓的河豚希望通过变身来吓退捕食者,不过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对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来说怎么会被一个萌胖子吓倒。
河豚鱼心里估计也是日了狗了,老子这么卖萌你好意思吃我。
当然,河豚鱼的恐吓也绝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真的随时准备和自己的敌人同归于尽,在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各种吃河豚鱼中毒的传说。
比如内地美食家沈宏非的《食相报告》里,他就说了这么一则故事。在江苏靖江的一家河豚餐馆,有位最有经验的厨师也曾失手。一日处理完河豚后,他照例对自己做了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吃过饭,用小拇指剔牙,竟然当场暴毙,原来是一粒河豚鱼子藏在了指甲缝里。
这些故事让人对河豚有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吃河豚也无形中多了一些慷慨就义的悲壮色彩,那么河豚鱼到底有多毒呢?
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神经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存在于河豚的睾丸、卵巢、卵、肝、肠组织中,有些河豚的肌肉也有剧毒,其毒性大约为氰化物的1200倍,能导致人全身麻痹、呼吸衰竭、心跳停顿,仅需极少量便能致人于死地,而且发作时间极快,基本属于含笑半步癫的级别。
和河豚毒比起来,中国古代君王用来赐死的鹤顶红和孔雀胆简直弱爆了,不过也没见哪本野史中记载赐大臣几斤河豚鱼上黄泉路的,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成本考虑,毕竟河豚鱼的价格不菲。
如同香烟、美酒一样,世界上越是有毒的东西往往越让人不可自拔,明知有毒,依旧拼死也要吃,实在需要勇气。
在古代的日本,人们在吃河豚时往往会在胸口别个勇字,以表明自己面对死亡也绝不畏惧的武士精神,而现代日本餐馆里的河豚刺身,大都会被组合成精致的菊花图案,而菊花正是日本流行的葬礼之花。而河豚在日本还有一个昵称叫“北枕”。这个词来源于日本释迦的故事,也就是说人死后要将尸体头朝北脚朝南放置。可想而知,河豚在日本人饮食文化中的悲壮色彩。
作为河豚的最大消费国,日本有1500多家餐馆经营销售河豚,每年消费的河豚总量超过2万吨。
河豚在日本的吃法基本以刺身和火锅为主,而在中国则以红烧和煲汤居多,直到现在很多中国餐馆吃河豚还流传着一道习俗,就是当着客人面,厨师会先吃一口河豚以示无毒,这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吃法,还真得和厨师肝胆相照才敢有种把性命相托啊。
其实中国人吃河豚的历史并不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在中国古代,抱着视死如归的心理吃河豚的猛士也大有人在,不过和日本人用绳命吃鱼不同,中国的先贤在吃之前往往会准备好解药。
明代进士谢肇淛的《五杂俎‧食河豚者》中便记载了一个吃河豚的故事:一人到江浙做客,朋友请他去吃河豚。他的妻儿担心道,万一中毒咋整?
他说:不去怕伤感情,何况听说河豚味美,不尝尝哪行。如果中毒,就用粪汁灌我,吐出来就好了,别怕。
于是赴席,但买河豚的人临时感冒了,没有去买。虽无河豚,但有好酒,便饮到深夜,喝高了才回。回家后,问话也不答,整个人不省人事。
妻儿恐慌:药丸,中河豚毒了。急忙按预定方案,大桶粪便伺候,过了半天酒醒后,见家人惶惶,一问,才知道误会了,出师未捷先吃屎,河豚没吃着,白喝了一桶米田共。实在蠢得清新脱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即便有如此多的中招先例,然并卵,依旧有无数吃货与河豚死磕,那么河豚究竟好吃到了什么地步呢?
香港美食家蔡澜的死前必吃清单中赫然就有河豚的大名:“鱼的种类无数,但是一生人非试不可的是河豚。那种甜美,是不能以文字形容,非自己尝试不可,曾经有个出名的日本歌舞剧名演员吃河豚毒死,但死时是带着微笑的”。
而日本食神级人物北大路鲁山人在《料理王国》中写到:“河豚的美味与明石鲷、海参或是鹅肝一类,都远不可相提并论”,那是一种“无味之味”。言下之意已经把河豚视为美食的最高境界。
有这么多的大佬为河豚站台背书,是不是感觉死亡的阴影一下冲淡了不少呢?其实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对于河豚鱼的加工都有严格的要求,凡加工河豚鱼的厨师必须持有资格证书,而且经过人工养殖和培育的河豚已经实现了低毒甚至达到了无毒级别。
当然,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也可以找间离医院近一点的餐馆吃,壮壮胆也是好的。
卦神来了∣看热闹是一种信仰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