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摔跤吧!爸爸》特别火,豆瓣评分9.2,小编刷了三遍票房,每遍都有不同的触点,燃点很多,父女亲情可贵,父亲的坚持和女儿奋力拼搏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敬,而小编从一个父母的角度来看,对于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这两个方面有一些深度思考。
1.顺应天赋既需要天分,也需要刻意练习习得能力
影片里,爸爸一直有个未尽的摔跤梦,希望有一天可能为国家赢得摔跤的荣誉,各种现实逼迫下,爸爸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转而把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只不过上帝有时也一样固执,几年间用尽各种求子方法,四个女儿的出生逐渐让爸爸了断了这个执念,从此爸爸似乎彻底失去了对摔跤的热情,直到有一次两个女儿把一群男孩子打的鼻青脸肿,爸爸惊喜的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天赋,吉塔和妹妹的命运自此走上另外一个轨道。
很多父母看完电影会有这样的观点,因为爸爸曾经是一名摔跤运动员,所以他能够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这是个例,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参考价值。在实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现实是总不能让孩子学某样东西前,父母先花时间精力精通而后再去观察孩子是否有这样的天赋。
对于这种观点,我想首先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天赋? 我们又是否了解自己的天赋呢?我们又是否正在做着自己擅长而又热爱的工作呢?
《发现你的天赋》这本书中指出:"发现天赋之旅的第一步就是要认清并了解自己的天分。顺应天赋绝不意味着仅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很多人其实更擅长做自己并不怎么喜欢做的事情。要做到顺应天赋,你还必须热爱它。" 所以了解天分其实是发现天赋的基础,而天分只是一种原始的潜力,为了发现这种潜力,需要刻意练习。能力往往需要大量的教育和学习才能形成。比如说,人类拥有语言天赋,如果孩子在关键期没有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她们将空怀这种天分而没法正常说话。阅读和写作也是如此。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学会听说读写,但是很多孩子和成人不会读或写。他们并非学不会,而是没有学习如何读和写,人们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将自然而然地学会阅读和写字。这种能力是习得的。
就像电影中的姐妹俩,拥有摔跤的天分,但如果在关键期,她们的父亲并没有发现这种天赋,没有让她们正常训练,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进阶的能力,姐妹俩也只是空有天分而已。
发现天赋,是一个先天潜能和后天才华相结合的过程。对你有天分的事情,你更容易做好。但是,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所以,作为父母,发现孩子的先天潜能,而后帮助孩子刻意练习习得能力,才更容易让孩子找到他这辈子既擅长又热爱的事。
2.最好的内在驱动力是兴趣
天分很重要,但是热情更重要。不管你的天分是什么,成功的最大因素都是热情。如果你热爱某种东西,你一定会穷极一切将它做到最好。当人们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时,会感到投入其中,会有更强的幸福感。哪怕有些时刻因为工作进展不顺而感到不高兴,他们内心深处的热情仍然会发挥作用。
电影中吉塔和妹妹一开始是对父亲的专制深恶痛绝,连带着对摔跤产生了深刻的抵触情绪。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这么一个阶段,孩子坚持某件事时产生了厌倦感,而想放弃,但作为父母,却始终逼着孩子要继续坚持,于是变成了类似于电影中的一场亲子关系的"攻坚战"。
实际上,人的兴趣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官兴趣,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这是我们最原始的兴趣。比如三四岁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兴趣很多,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前一分钟在画画,后一分钟也许就被汽车吸引过去,再过几分钟又开始和其他小朋友玩起来,我们的感官兴趣好奇、多变而又不稳定。感官兴趣让我们当时很爽,却又无法集中在任何一个事物上,形成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自觉兴趣即乐趣,比如看到朋友圈有朋友秀旅游照片,感官兴趣阶段会觉得:“哇,这个地方风景真美,好羡慕他去这个地方玩。”自觉兴趣是开始搜索游记、查攻略,知道如何订更便宜的机票,知道了这个城市最好玩的景点、旅馆的优缺,几个月后,自己亲自踏上了这块土地,然后发现这一切比书上看到的更有趣,并且发现其实出国游并没有那么难。
自觉兴趣比感官兴趣更高级,因为思维的加入,让我们的兴趣可以更加持久并定向在一个领域,从而在脑子里形成回路,产出能力,而能力又反过来让我们体会和学习更多。犹如电影中,吉塔通过日复一日的与表哥练习摔跤,而后第一次和男孩子正式站在摔跤场上比赛,虽然输掉了比赛,但却激发了吉塔的内在驱动力,她开始期待下一场比赛。就是在这一场场比赛中,吉塔拿到了全国联赛冠军,进入国家队。 吉塔进入了国家队,脱离了父亲的管束,进入了另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吉塔留起了长发、涂起指甲油、不再忌讳那些高能量的美食。在这些诱惑的分心下,吉塔渐渐迷失了自己,她不再因为一场比赛的输赢而彻夜难眠,她认为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她沉溺在这样安逸舒服的生活中不能自拔,直到遭遇国际大赛连败,彻底击碎了吉塔的自信,让吉塔从天上重重的摔到地上。
持续投入的乐趣会带来知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个人越是强大,诱惑也就越多,到底哪一个乐趣能够真正成为永不会满足的乐趣,带领我们穿越无常的一生呢? 答案是:符合自己的志向与价值观结合的那个。这是兴趣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高层次的兴趣即志趣。还记得电影的最后一场比赛,爸爸跟吉塔说:"你的对手不是Angelina,你是在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自此,吉塔的摔跤再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个人荣誉、国家荣誉,她努力的价值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志之者。上天给了我们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天赋,却留给我们无数的机会与诱惑。只有志趣才会让我们坚定去专心。
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志趣? 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否能引领孩子寓教于乐,让孩子从兴趣出发,激发他内在的驱动力呢?就像想让孩子好好阅读,为了让他坚持阅读习惯,惯常很多父母的做法是除了严厉的说教、逼迫外,妥协式的方法是与孩子约定用其他物质利益来进行交换,或许这样的方法一时比较奏效,孩子因为诱惑屈服,而不是因为体会到阅读本身带给他的乐趣,比如阅读过程中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思考力、完全投入其中的专注换来的心流畅快感,这些事情本身的乐趣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愉悦感,这种价值远远大于物质利益的价值。
从出生到死亡,每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场摔跤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