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岳母家拜年,门前五六里处遥望一山如螺,与周围山丘田野间绿树青草葱郁之貌迥然有别,一片褐黑色被大火烧剩的枝干铺满山坡,山顶上突兀一红墙小庙。显得有些沧桑疲老。妻说那是马神仙。小时候曾随奶奶去过。我看正当下午天色正好,有些小暖阳。便提议携两小宝全家往彼处一游。妻欣然允诺。于是骑上小摩托车突突驰往。
逶迤于田间山脚村落人家,不多久便来到了山脚下。我一看脚下一条仅一车宽的水泥小道像丝带弯上山去,曲曲折折。便循道而往。刚上山脚就看见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农身穿旧衣在路旁躬腰植树,见我们上山,笑着招呼,指示我们顺路走便到。我们一路欢呼而上,不久便到水泥路头,有一坪一庙围有青松。
在庙前土坪上眺望远方,视野空旷,夕阳下一望山丘田野人家绵延到天边尽头,非常宁静美丽。不禁有居高之意,可日日纵览山川。
庙前围墙环绕,有一山门,可拾阶而上。入门即见一株大松树,松树枝干高伸,有些脱皮,主干上还生有鲜菌。松后即是正庙,门上有一匾上书“马神寺”,下有小字“有求必应,心想事成”。门两旁有红墨书对联一副,纸已褪色,并有剥落。进门即是一尊金身弥勒佛,庙内有些萧条破旧,正在拜佛,一个人从偏门往庙里喊:“来恰换扎啰。”一看正是刚才山脚植树的老农。
我喊来妻和两个小宝穿过偏门来到庙侧边一排空旷的厢房里。其实不能称之为房,因其一面靠山坡立着木栏木柱另一面借庙之侧墙,上面盖瓦,可凭栏远眺山外风景,栏外有松树和莱圃。厢房一头堆着几张八仙桌与一些长凳。中间一张八仙桌上摆了一个茶盘,内有瓜子花生油枣煎耳朵麻圆等小时过年常备的‘换扎’。另有几个玻璃茶杯和一壶茶水。老农满脸堆笑筛茶招呼我们喝茶。妻喝了茶带两小宝拾阶去楼上参拜观音殿和后母殿,我便与老农闲谈。
老农今年已七十一岁,一个人住在此庙中,因旧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大日头,又有大风,当时老农不在庙中,便有山下失火烧了山中许多树木,当日有人手机发视频并电话通知到他,于是急忙回来灭火,其时也有好多近处村民来帮忙扑火,无奈风大近火不得,火直烧到寺外。老农近两日到儿子家接去过年才回就在植树,刚才在山脚下见我们上山,便跑上山来招呼。山间水泥路是去年才筑的,分两段,一段六月十八完工,另一段闰六月十八完工。筑路花了十四五万。都是捐钱凑的,还欠两三万。
我问老农平日一个人在山中念经观书否?老农笑说我未曾读书不识字看不懂。然后讲起他的一生历说若是我会写字我的人生便可写成一本书。我说无妨,你可以口述找人代笔即可。老农无奈笑笑。
原来老农一岁丧父,三岁随母改嫁许古,十二岁丧母,十三岁开始四处流浪。上有一哥,下有一异父弟。哥在他十四岁时成家便撇下他。从此他便放牛找事做,六五年十一月到安仁建永乐江老桥,建完桥到青山龙修水库打洞眼,之后到四川当兵,在林彪部下,因胆管进蛔虫动手术切除胆囊回了老家,成亲后生有两子,两子俱在安仁县城买房定居,剩有老伴在家,自己一人住山寺中。如今虽为退伍老兵,每月只有5元补贴。但乐观开朗身体健康。
喝完茶,聊完天,四处一逛,便谢辞回家。妻捐了一百叫我拜拜菩萨求神保佑身体健康!我四处拜拜,看见一些旧书上尽是灰尘,不曾翻动。老农姓侯。
曹石山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