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面有一句话讲“那些从小被爱关怀的人拥有我这一辈子也学不来的自信和温暖。”好像提起原生家庭大多数人会有多多少少的遗憾,因为那些深入骨髓的优秀品质是大多数人渴望的。
前一段时间被嗯哼刷屏,这个小男孩可爱又温暖,遇见自己喜欢的小泡芙会抱抱亲亲,也会去鼓励和关心其他的小朋友。起初大家都惊叹于嗯哼发在内心的体贴温暖,后来节目播出霍思燕和杜江的相处模式,便解答了大家的疑惑。杜江会在霍思燕晚上下班之后的一句“饿了。”立马下厨煮夜宵,也会在忙碌的工作空隙回家看望霍思燕和嗯哼,从进门后两人的亲亲抱抱和离别时霍思燕微闪的眼睛,便能看出他们的家庭多么的有爱。鲁迅讲“教育植根与爱。”显然嗯哼的自然流露便是霍思燕和杜江爱的教育。
很多人在认知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种种不足和缺陷,不自信或者犹豫不决,不懂如何表达或者脾气莫名暴躁,很多的了解之后发现可能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于是很多人立即将矛头指向原生家庭。我的妈妈脾气暴躁所以我遇到事情便会急躁易怒,我们家里从来都没有抱抱和亲亲,所以遇到别人难过伤心,我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去安慰。从小家里面的人都没有鼓励过我,只是会讲“你看邻居家XX,人家又是第一。”所以我一直深深自卑。
我们寻找到错误的出处,并发现不能弥补,于是陷入恶性循环。一面是加重对原生家庭的怨恨,一面是对自我缺陷的坦然接受,而仔细深究难道只能悲伤于过去并从此一蹶不振?
张韶涵十几岁便出道承担家庭的重担,对于张母来讲有这么优秀的女儿应该是骄傲和自豪的。但张母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公开,张韶涵冷血弃养,怀疑女儿被人下降头,怀疑女儿被人教会吸毒,最后更是讲自己被逐出家门。由于声誉上的受损,张韶涵经历了入行以来最大的危机。而后对于母亲的作为,张韶涵表示跟母亲“缘分已尽 ”,而后张韶涵的弟弟和妹妹都发声力挺张韶涵,似乎是对这场闹局最有力的解释。张韶涵已经成为公众人物,张母依然丝毫不顾女儿的形象大肆放言,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张韶涵小时大概经历了怎样的家庭教育。
而即使是这样的教育,张韶涵并没有表现出自我否定和停滞不前。《隐形的翅膀》和《淋雨一直走》大概是这个身材娇小却拥有极具震撼力声音的女孩对自己的定义。现在的她无论是音乐上的发展还是自我形象的发展都令人震惊,为了保持肺活量而不断锻炼,身体上的自律让她精神充沛,更提升了她外在的独特气质。今日的张韶涵再也找不到当时陷入低谷的低迷和憔悴。
泰戈尔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我在溜冰场上看到摔倒的小孩第一时间都是找个正确的角度站起来;我尝过旁边超市的抹茶蛋卷难吃,所以不会再买;我知道自己不自信,于是我开始对着镜子微笑,并赞叹自己美丽无敌。
通常改变自我要比悔恨与过去更有效果。
贝多芬很小的时候便被父亲发现拥有音乐的天分,但他的父亲却用极其暴力的手段让他学习。有时贝多芬的父亲会把他和小提琴放在一间屋子里,关上一整天让他学习。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惨,十六岁时妈妈去世,他的父亲变成了一个整日只知道挥霍的酒鬼。家庭的伤痕导致他脾气古怪而且暴躁,但他却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音乐之中。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古怪性格,让他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得不单枪匹马的奋力迎战,而独孤让他更清醒的认识到只要勇于斗争,即使再困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人生是艰苦的,再不甘于平庸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亚瑟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而他在父亲投水自杀之后才有机会上大学接触哲学。他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商人,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父亲在世时他被迫学习经商,他和自己的母亲也与深深的隔阂。从小被迫学但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以及没有母亲的而陪伴和理解,他依然在哲学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悲观主义被解释为是受家庭的影响,他的父亲易怒且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而他的悲观主义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叔本华说“人生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我决定用一生去思考”。即使是带着原生家庭带来的悲观思想,他却在哲学的道路上畅游无阻。
原生家庭让我们拥有缺陷,而这些并不该成为羁绊我们的原因。《心灵捕手》中心理学教授尚恩对威尔讲“她知道我所有的小瑕疵,人们称之为不完美。其实不然,那才是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相较于追悔原生家庭的遗憾,我认为去直面自己更为重要。直视自己的缺陷,接纳不完美,尽力去改变或者完善自己,这一段路程给自己带来的景色,未尝不令人感动和欢喜。
《镜中》里面有一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梅花就落满了南山。”但红色夹杂着粉色的南山,也别是一番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