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必要不可少的知识--给你方法让你的文章浏览量倍增
上一节我们说到了写初稿的艺术。写初稿时需要注意凤头猪肚豹尾。
当我们的稿子写完以后,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稿子锦上添花,得到更多读者的喜欢呢?
稿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让更多的人愿意来阅读我们的文章。
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要增加流量。
首先,要排版。排版并不是要弄得很高大上、很时髦、很花里胡哨。
如果那样的话,反而会引起现在这种浮躁的读者的烦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排版呢?
第一,要多换行。现在不论我们是用手机发微信,发信息也好,写文章也好,都要多换行,勤换行,多分段。
如果你的文字写得太密,就像人在人特别多的地方一样,
会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一种压迫感。文字堆得太多,也是同样的感觉。
关于这一点,我写公众号以来一直在做修正。
之前没有学习的时候,我每次都像上学时写文章一样,写一堆字。
但是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调整,也慢慢有点感觉了。
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最基础,却最有用的方法排版方法。
第二点就是,逢重必加粗,凡是你认为重要的地方,都要加粗或做一些比较明显的标识。
覃杰老师分享的是,不需要太多的颜色,只需要在重要的地方,
按你平常的字体宋体,或者是楷书时的字号,只需要在字号上做一点标识,字稍微加重一下就可以。
我的理解是,你觉得重要的地方,或者是你认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可以加重一点,这样让读者特别能留意到这个地方。
就算他一篇文章没有看完,但是重点的东西他应该也会浏览一下,加深印象。
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在改卷子时,会在你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者在写的比较突出的地方划曲线,是一样的道理。
大道至简,其实最后说的道理是相通的。
第三点是要放一些插图,列出框架。
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容,让插图使文字更有说服力。
给读者一种有文字、有图、有证据的感觉,使你的内容更加丰富、立体。
第四点是你写完后的体验感。
因为有时候你是在电脑上写的,但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在手机上阅读。
你可以把文章放到手机上再看两遍。如果你觉得合适再发表,别人也会觉得合适。
其次是要多渠道发表。
不管是在微信、朋友圈、QQ,还是小红书等平台,都可以发表。
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关注你。不要在乎有没有人看,而是自己要敢于发表。
如果你不发表,永远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发表后,即使别人不评论,那也是一种反馈。你可以根据反馈改进。
其实写得好不好并不重要,主要是你勇敢的去写,去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
写作也是一种修心的过程。当你写得好的时候,别人转发多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开心喜悦的感觉。
当没有阅读量的时候,你体会到一种失落、难过的感觉。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你可以从内心深处去想,去面对。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修心的过程。
从心里感觉你热爱写作,就勇敢地去发表。你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经过几十年的修炼以后,你也可以写得像作家那样。所有的字你都认识,还把道理讲得非常明白。
或者是文采特别好,把想表达的意思和心情全部表达出来,但这都是要日积月累的坚持。
他们在初期写稿子的时候,也同样经历过我们现在这种状况。
写作,那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最后就是要对上一篇的文章认真地进行复盘。复盘你上一篇文章时,看看你得到的反馈,分析你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如果没有读者阅读你的文章,你需要从标题和内容开始反思。
若有正面的反馈,你就要继续保持你的优秀表现。同时,还要注意用词不当的地方,改进这些问题。
复盘可以激发你多输入、多读书,多请教一些高手。
通过一篇篇文章的复盘,把好的部分保持下来,及时改进不足之处,这样你的下一篇文章会越来越好。
其实,复盘不仅仅适用于写作,每天结束时也要认真复盘一下当天的经历。
这样你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多的体验,就像小米副班长在分享的时候说的
她告诉我们,在写作的世界里,当你每天养成记录习惯时,
你会发现,同样的生活里不仅多了一双写作的手,还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及一颗对生活感知更细腻的心。
同样的生活,你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你的现实生活就会越来越充实、丰盈、喜悦。
这几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所有热爱写作的人。
带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带有觉知的心去复盘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年,
让我们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现实世界越来越喜悦,
写作完成后,这几点也至关重要,不容忽视:首先,排版勤分行,多分段,确保文章清晰易读;
其次,要勇于发表,多渠道发表;
最后,多做复盘,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唯有如此,一篇文章才算真正完整。
下一次的分享,我们将会探写作上的什么内容呢?
敬请期待,关注我的公众号,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写作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