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以淘宝为代表的网购围剿实体线下零售代表超市,基本上网购高歌猛进,实体零售四面楚歌;近几年网购记录提升难度增加,实体零售反而通过自我改变和创新,争取到一条看似光明尚未被验证的发展之路。因而零售,老词新用,含义很多,也吸引很多商人开始重新研究个中之道。在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不创新很难有突破,因此主动去了解新零售,一方面能拓宽眼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吸收借鉴。
首先,何为零售?通观下,第一反应是单件的买东西,买比较少的东西。而书中给出了新的概念,另一种方向的定义:连接人与货的场,即让买货的人和货物产生联系的场景。使用这个零售概念后,突然开启了新视界,很多行为都可以定位为零售,比如电话销售,就是通过电话这个场景连接潜在客户和电话销售产品的零售行为。同时也更清晰的引入提高零售的方法,从人、货物和场景三个不同的渠道发力,比如从人看提高零售的方法在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从货看提高零售的方法在减少生产原料到货物的中间环节降低货物成本,从场景看提高零售的方法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互联网的普及直接提高了信息流的效率,想想看在电脑没有普及之前,股票交易所人声鼎沸,雇佣了众多交易员。而当股票信息被输入电脑后,交易员被裁减一半以上。电脑没有联网之前,寻找信息并不容易,甚至就在二十年前论文综述只能通过图书馆中反复查阅书籍、索引,十分辛苦;而电脑联网后,信息流的传递效率跨越了不止一个维度,短时间内大量数据的彼此互通有无成为可能。因此网购前期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信息交换效率的飞速提高。
同样的,资金流有了更多可靠的可能性,从最开始只能依靠银行系统,到现在的支付宝、微信等多种移动支付方式,资金的划拨越来越方便高效,而资金的反复流动带动的是产能、GDP和收入。其实银行也一直在自我革新,希望能跟上时代潮流;而移动支付作为刚刚踏入青年时期的便捷方式,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人品和信任,还需要继续长期培育。当然,普通老百姓在其中享受了便利,一方面银行被砍去很多收费项目,另一方面也有了更多便捷支付的选择。
物联网这个前段时间特别流行的概念,重点在突破物流的滞后性。普通零售,买家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并且能付钱后直接搬回家,当即使用,立马解决。而网购无法避免物流滞后时间的问题,买家无法当场得到产品,在某些情况下也增加了其购买的犹豫程度。当然物联网不仅仅是提高物流时效,也在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达到区域仓库配货的精准预测,降低仓储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提升零售业绩,作用在买家身上,简言之即从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这四点上,提高销售业绩。旧观念中的旺铺其实是提高流量,有足够多的流量后要尽可能吸引流量进行购买行为即提高转化率。这两个因素做到极致后,就需要从客单价和复购率下手提高销售业绩。书中列举小米和盒马鲜生做例子:小米的成功在于其自我定义的快消品零售方式,保证线上线下的同价,保证米家产品的质量后,通过增加现场体验达到低价品类主打流量和转化率,手机和笔记本主打客单价和复购率的销售模式。盒马鲜生的成功在于强大的冷链物流和数据分析能力,保证短时间内新鲜食材的上门送货;同时特有的app销售模式形成销售闭环,让一切销售数据重新进入数据后台,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最后,货物是零售不可避免的核心之一。从原材料到货物,中间需要经历设计、制造、供应链、经销商、零售商,最终才能和买家见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环节的地方必然增加养活这个环节成员的成本,因而从货物的角度,提高零售业绩,必然意味着货物链条的减少,而且越是砍的多价格越是下降明显,因而产品的竞争力自然增强。书中举例的Costco超市、名创优品、闲鱼、瓜子二手车、天猫小店、海尔的个性化定制等等,都是砍掉了原材料到货物的中间部分环节,最后实现的降本增效,提高零售业绩,在新时代中生存。
说到底,人生下来就是一个销售自己的过程,这么想来,人作为一种另类的商品,一直在市场上被不断的加工成各种货物最终零售出去。自然,如何好好生存,可以从这些零售中拆解出来的点进行分析,更好的卖出自己,获取更高的社会存在价值。比如目前比较当红的职业网红,就可以研究下如何提高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等问题;比如自媒体写作的多平台同步,也可以理解为多场景的信息流提升。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提到的零售的观点也不是必然先进可以随意套用,灵活运用在于你的头脑加工及信息转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