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雪小禅是在朋友圈里偶读到一篇文章,一见倾心,从此日日关注小禅的公众号,“禅园听雪”。多好的名字呀,只因这名字,我便愿醉在时光里了。小禅说“煮字疗肌,过鲜衣怒马的生活,享受银碗里盛雪的闲情”。那是怎样一种文字呀,只一瞥,便惊艳了时光。我只愿说它风华绝代,管它担不担得起呢?我爱,那便是了。之后便一直读雪小禅的文章,也是散文,我爱的作家大都爱做散文。
她并不是标准的我喜爱的那种作家,她不似三毛那般恣意潇洒,但她活的令人钦羡,她骨子里有不羁。她爱茶爱戏爱艺术爱一切老物件,她着粗布衣裙,食自然果蔬,她与世无争,用文字腌制时间。她的心思是多么细腻吧,触目,皆成诗。然而,她并非什么都写,她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她写隐于深山的酒吧女老板,写一个萍水相逢的少年,写永定河畔的一节枯木,写自己案上的一枝茱萸,写她的戏,写她的生活,写她的艺术,写她的家乡。她写的那么自然,那么美,那么真实,那么震人心魄,美的冷冽凄清,媚而不俗。那文字用到她手里怎么就活了呢?
总也迫不及待的买了小禅的新书《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乍一听,这名字我并不喜欢,总觉得鸡汤味十足中透着一丝做作。但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打败了,怎么会有装帧如此精美的图书呢?是我喜欢的稀松的排版,每一幅插图都精心设计恰如其分,油纸上有新新的墨香,瞬间就舍不得读了呀。
“愿到老都有赤子之心,愿此生都是春风少年,在烟火气中活出一身诗意”,我在扉页上写下这句话,我的人生信条,恰和小禅的文字如此贴合。于是就慢慢的读啊,一篇一篇的,生怕漏掉什么,不舍的读完,读完就没了。每日净了手翻开,像朝圣一般虔诚的读,每读一篇都有那么些许心灵的震颤,让人又怜又惜。那么厚一本,居然还是有那么一天读完了,我怅然若失。只好从头翻开一篇一篇的回味,仍是不过瘾,便又去读了这本书里提到的所有书、电影、戏曲、字画,去读她喜欢的张岱、倪瓒、八大、老树、川端康成、怀素、三岛由纪夫……因为信小禅的眼光,因为冥冥中和她灵魂相近。
前段读白落梅的《林徽因传》,极不喜欢她的文风,美的不真实,那字里没有烟火气,全是娇柔,凛凛中让人毛骨悚然。整本书又纠结于林徐梁金四人的感情,显得格局甚小。而喜欢小禅的文字就在于她字里行间的烟火气吧,那是真实的生活,爱生活,也会生活,低温的生活。看到一草一木,坛坛罐罐,心生感动,内心丰满的快要溢出来,就像沈从文搁笔的后半生。
她会跑到全国各地去拜访那些性情相近的人,那是灵魂相吸的缘故,但又是多么任性的行为啊。她写那些低温的人,他们过着近乎理想化的生活。她写日常风物,写赶集,写过年,写旅行,写那些传奇的人事地,写能够打动她的一切。她不用手机电脑,在宣纸上用了蝇头小楷写一篇篇新字。她嗜茶如命,从不喝其他饮料。喝茶,从早喝到晚,从西湖龙井喝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再喝大红袍,六年老白茶,普洱,冻顶乌龙……煮粥喝茶写字听戏,便是她的一切了。
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笔名,直到看小禅写茱萸,一下被这两个字惊艳到,当下决定以此为笔名。茱萸,这两个字有古朴的美意,仿佛来自春秋,或者更早。
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在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