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一定会有人去做。 -@laolu
1995年第一家互联网公司Netspace在美国纳斯达克以1.4亿美元上市,从此开创了互联网创业的浪潮,在这二十年间,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改写商业历史的传奇公司,其中美国的以亚马逊、谷歌、苹果为代表,中国的则是阿里、腾讯,这些公司利用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用户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其根本核心从未变过,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过去传统的行业讲专注,而互联网则需要做【跨界整合】。以零售为例,传统零售的本质就是低价进货高价卖出。而亚马逊先通过低价图书获得海量用户,用计算分析他们的偏好做个性化推荐,从而延伸出云计算服务,通过高利润的云计算赚钱,用两份的收入分摊一份成本,既【让用户得到了实惠】,也【降低了众多美国创业公司存储和计算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亚马逊【获得了大量的企业数据】。这样的打法可以让亚马逊进入任何一个行业,亚马逊影视在2013年正式进入影视行业,在2017年凭借manchester by the sea成为第一个在奥斯卡获得提名的互联网公司,凭借这样的方法,亚马逊可以长驱直入到任何一个行业,因为【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经验,经验往往束缚住你】。亚马逊long-term的策略就和人生一样,你是注重于长线的目标还是关注眼前的利益,只有关注20年以后你才有未来。因此附上亚马逊这张图,与大家共勉。
那么如果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应该怎么做?一般可以从行业->市场->产品这样的思路去考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选行业,然后把市场按照用户需求背后的动机和其属性切细,越细越好,最后把产品做出来。其中应该把【99%的精力花在为什么要做这个上(就是挑行业和细分市场),把1%的精力花在具体怎么做(产品)】
行业:行业相对简单,通过数据和现象关注趋势,一方面可以去各大数据统计网站看行业报告,找那些未来10年可能爆发的行业,一个上升行业永远充满着机遇。其次则是看看美国、欧洲这些地方中产阶级的发展,虽说文化不同但人性有共通的地方,因此是很好的一个借鉴源头。世界那么大,一定要出去看看,这世界上的好东西太多了而我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才是最令人恐惧的。
市场:在考虑细分市场时,要考虑的因素就及其复杂,这也是最难的一部分。1)考虑团队优势:如同选职业,不存在一个最好的职业,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2)【考虑现有市场的业务格局】:第一条线可以【考虑消费频次和决策难易度】,高频次低决策的产品如打车往往高标准化,要做的就是杀价,因此必须有巨额资金支持。其次是中频中决策的产品如吃饭、美甲,这个市场巨大但是处于这个市场的人群各种各样,需求非常的丰富,做的人最多但最难做。最后一块是低频高决策的产品如买房买车,这样的产品靠的是高品质和高个性化,千万不能打价格战。第二条线可以考虑是【通用市场还是专业市场】,通用市场用户有限,商家无限,垄断用户即可。专业市场商家有限,垄断商家。第三条线是【多个市场的组合】,河狸家做美甲不赚钱,获得大量用户后把用户倒流给阿芙精油等一系列护肤品,从护肤品赚钱。360安全卫士同样的打发,杀毒软件不赚钱,把你的浏览器换成360浏览器获得大量用户,通过广告赚钱。
产品:这一块似乎是业界关注的最多的,也就是从需求出发,我需求比别人满足的好,过了两年别人抄了一个一样的然后用低价打死你,毫无意义。因此选对行业和市场远比满足用户需求来的重要。产品最简单,用户需要什么给什么,这个最不需要懂脑筋。放下你的身份跟着用户走,用户会告诉你他需要什么,不要扮演上帝。那么具体在做的过程中可以按照spotify做产品的四个步骤:“Think It(思考)”,“Build It(构建)”,“Ship It(发布)”,“Tweak It(优化)”Think it阶段产品经理需要去发现市场和需求,形成产品定义文档,为产品划定清晰的边界。Build it阶段的产出是MVP,MVP只解决一个问题,如微信1.0只解决聊天,在新业务的时候往往有很多需求,具体满足哪一个非常有讲究。比如99年做电商有三块需求:低价、丰富的产品、物流。在那个条件下后两者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因此只能选择满足低价,否则就是死路一条。Ship it:找1000个测试产品,会有反馈,根据反馈对产品做产品,引入AB测试,再放更多的人进来,一层层滚动,把产品丰富起来。然后开放给all users,滚雪球。Tweak it阶段,产品是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必须要有一个终极目标,等到手头上这个产品死了然后换一个过几年又死了那没意义。
总的来说,要有长远目标和思维,路才能走的更远,而实现的路径并不那么重要。下一篇和大家讲讲互联网的一些主流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