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年的年货就是一个字~买,而我们小时候过年,好多年货都是亲手做,那才叫年味十足。
一进腊月,村里骑自行车卖东西的就多了,一阵阵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卖生瓜子花生的,卖肉的,卖年画的,卖菜的,卖鞭炮的……
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开始为过年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打扫卫生,要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物件都搬出来,把房间屋顶和墙壁四周用扫把清扫一遍,然后才用抹布去擦门窗玻璃,以及各种物件,最后再把东西搬回去定好位。别小看这项劳动,它会花费我们一家人大半天的功夫才能搞定。
我爹总会提前把红纸用线裁好,让我拿去 找村里人写对联,那对联可没现在那么简单,不光要写各个门上的大对联,而且还要写财神,门神,灶神,天地爷的小对联,比如天地爷的横联:天高地厚,上联:天高悬日月,下联:地厚载山川。财神爷的横联:招财进宝,上联:天上金玉主,下联:人间福禄神。门神的横联:门神之位,上联:当年忠良将,下联:如今做门神。灶神的横联:一家之主,上联:二十三日走,下联:初一五更来。这还不算完,就连炕上(身体健康),灯旁(灯明火旺),案板旁(净手上案),井上(泉水清澈),猪圈上(肥猪满圈),牛圈(六畜兴旺),鸡窝(鸡多蛋多),梯子上(步步登高),手推车上(日行千里),院子里(满园春光),大门外(出门见喜)都有相对应的联。
这时镇上三六九的大集更是热闹无比,商店和小摊上吃的穿的用的琳琅满目,我们的衣服,鞋袜,烟酒茶,还有走亲戚的礼物爹娘赶着驴车来两次也就置办齐了。自然也不会忘记买两张我喜欢的年画。
床单,窗帘那些 洗洗涮涮的都是我娘的事,姐姐和我负责加工(到加工厂把小麦玉米磨成粉)。炒瓜子(我看火添柴姐姐炒)贴画(在爹娘炕的墙上贴那种带字的有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纸画,在我们床上贴那种九十年代明星人物的塑料画)。我还负责用沙子把每个香炉填满。
饺子馅也是要提前剁好的,我家亲戚多,所以每年都会剁一大盆。
最忙碌的就是大年三十那天了,吃过早饭就开始熬浆糊,贴对联,那些小对联都是我的事,下午打扫完院子,就要切肉剁馅,剁鸡肉块,为晚上炸丸子做准备了。每年我爹娘和大哥都要熬一个通宵来炸出各种各样的丸子,猪肉丸子,鸡肉丸子,姐姐不吃肉就吃素丸子,还有油炸豆腐,油炸花生米,那个年代能炸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兴奋的更是睡不着,一会看看新衣服,新鞋袜,这可是一年才添一身新衣服啊,想想天亮了还能出去挣到压岁钱,那个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爹娘炸完丸子就忙着准备贡品接神和祖先回来过年了,在家里的一张桌子上放五碗不同食物的贡品,再在五个盘子里分别放上花生,瓜子,糖,核桃,枣,初一到初五这五天每顿饭都会先盛些放在桌子上,然后烧香磕头来供奉祖先。在每个神的位置上放一块肉,我爹拿着香,我跟在他后头学着磕头,烧香完毕开始放鞭炮,也就意味着过年了。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便按照我爹的吩咐先去村里四五户比我爹大一辈的爷爷奶奶家磕头,然后再去本家的叔叔婶子
家磕头,压岁钱也从我记事起每户的一毛两毛,涨到后来的两块五块。最后都给我娘贴补家用了,上午磕头拜年结束,下午也就可以自由活动,找小朋友尽情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