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2年,临朝称制已三年(即刘邦已死了三年)的汉朝太后吕雉,在长安城接见了匈奴使臣。
傲慢的匈奴冒顿单于派使者致书吕后:
“吕太后,我听说你死了丈夫刘邦后,一直孤身一人,而我也刚死了阏氏,这样你寂寞,我孤独,多么相配啊。
所以还请吕太后来漠北与本单于和亲吧,这样我能消解你的寂寞,你能抚慰我的孤独,我们各取所需,互补互益,何乐而不为?”
面对如此轻浮侮蔑的信函,个性刚强残忍好杀的吕雉当时就怒了,她立刻召集众大臣商议讨伐匈奴的大计。
身为吕雉妹夫的大将军樊哙不失时机地夸口道:“愿太后赋予我十万军队,我定要统率他们横扫漠北踏平匈奴!”
吕后一听,顿时觉得还是亲妹夫最贴心哪。
于是她头脑一热,正要拍板杀掉匈奴使臣,让樊哙领兵攻打匈奴时,不料,半路上突然杀出了个大臣季布,只见这位一诺千金的信臣气势汹汹地出班反驳道:“樊哙这厮太大言不惭了,请把他拖出去斩了!”
吕后听到这句话,顿时懵了,还从来没有人敢在她面前如此出言不逊。
不过吕后毕竟不是只会在大街上对骂的寻常女人,常年被刘邦打压的经历塑造出了吕后坚韧不拔的品格,常年追随刘邦的创业生涯使吕后对人才亦极为重视,她看着尽忠职守的季布,立刻明白他还有话说,于是她转而忙问季布何出此言。
对于吕后的疑问,信守承诺的季布侃侃而言道:
“8年前,高祖刘邦统率三十二万大军北伐匈奴,声势实力不可谓不雄壮。
然而,高祖率领的汉军却因轻敌,竟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包围于平城,受尽欺侮和磨难。
当此之时,怎么不见身为上将军的樊哙统率兵马解救皇帝?
如今,匈奴依旧军事强盛,单于强悍,而我朝依旧民生未复,军队不强,樊哙竟然要用不富之人民供应的不强之军队去与匈奴的虎狼之军较量,这不是当面糊弄太后又是什么?即使他真心要与匈奴硬碰硬,那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既然早死晚死都是死,那微臣只好劝谏太后早点处死樊哙,免得他用兵大漠后再死时损军败国!
太后,匈奴人与禽兽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听了他们悦耳的话,不用觉得高兴,听了他们不堪入耳的话,也不必觉得愤怒。
所以微臣万望太后为了天下万民,慎思慎断。”
听了季布切合实际的分析后,吕后瞬间冷静下来,她不再冲动行事,而是联合众谋士在仔细分析了汉匈两国的实力对比后,乖乖地厚待匈奴使者,同时派遣张释给冒顿单于送了一封口气恭敬谦卑的信,外加两辆车、八匹骏马。
冒顿见吕后还算识时务,遂恢复与汉朝和亲的和平相处政策。
看到这里,我们当然会觉得汉朝太窝囊,匈奴太猖狂。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冷静分析下汉匈之间的这次外交博弈。
用鸣镝弑父、视爱马爱妻如草芥、治军严厉残酷的冒顿,虽然对人性已不抱希望,但并非对人性麻木不仁了。
能够统率40万骑兵横扫天下无敌手,可见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匈奴单于,对人性的揣摩预测能力,对人心的掌控把握能力,可以说都是炉火纯青的。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肯定能预料到吕雉不会照他书信中轻浮的话那样去侍奉自己。
既然冒顿知道吕后不会听话,但他还是要这样在信中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分析匈奴军和汉军了。
匈奴骑兵虽然野战很强悍,但攻城作战就不是他们的强项了。
相对应地,汉军野战相对于匈奴兵要弱,不过却极擅长守城。
所以当匈奴骑兵每次南下掠夺时,只要汉朝军民缩到城里,他们就会束手无策,白登城里,刘邦被匈奴骑兵围困七天七夜仍能坚持作战即是明证。
因此野心勃勃的冒顿,是不愿意动用骑兵一直打骚扰战,更不愿意攻打汉朝坚城的,毕竟这些军事行动的成本效益不好。
同时他也是不会甘于沉迷女色、不会甘于与汉朝和亲的,毕竟死在他手里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女人对他来说,不过是训练军队令必行禁必止的工具(如用爱妻训练军队试射鸣镝),不过是用来麻痹敌人(东胡)而后迅猛出击灭掉敌人的东西,不过是生儿育女以免断子绝孙的玩物,所以对于汉朝用女人和亲匈奴、麻痹自己、趁机充实实力的策略,冒顿可谓洞若观火,这与他当年对东胡的“宽容忍让”何其相似。
所以他要在己方实力尚强时,想方设法与大规模汉军在野外进行作战,然后轻松取胜,谋取最大利益。
那,该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那就要靠说话态度轻浮,说理浮夸肤浅的外交辞令激怒理论上感性较强、理性较弱的吕后了。
说白了,他在等待吕后看到信后发怒,进而一意孤行地派兵攻打匈奴,这样他就可以凭借匈奴强大的军事实力再次挫败汉朝,进而谋取更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利益。
果然,当侮辱之信传达到后,有勇无谋的樊哙率先就跳入了冒顿的挑衅陷阱里,而紧随其后,吕后在樊哙的蛊惑下也要撸开袖子往下跳。
这时,同样洞若观火的季布及时谏止了吕后的冲动之举。
这出乎了冒顿的预料,冒顿当年也是用老弱残兵激起了刘邦的轻敌之心,使其孤军深入,而己方趁机动用精锐骑兵包围冒进的刘邦,逼迫刘邦签订了城下之盟,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硬是让曾灭掉项羽的刘邦服软、送女、送财……
其时,刘邦虽有明察秋毫的刘敬提醒要用兵慎重,不过刘邦没有听。
如今,吕后有一诺千金的季布提醒要重和亲轻用兵,而吕后这次偏偏就听了。
由此可见,匈奴不乏巧设阴谋诡计的狡诈之人,而汉朝也不缺看透阴谋诡计的智慧之人,两国冲突后,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匈奴巧设阴谋诡计等待汉朝统治者就范时,汉朝统治者听不听不从智慧之人的劝谏了。
匈奴的冒顿单于,结合自己由弱小逐渐成为最强的亲身经历,他深知,一个在面对侮辱时破口大骂、在实力不济时血气方刚英勇抗争的人,不过是一莽夫,不过是一色厉内荏的找死之辈。唯有在面对屈辱时仍能坚忍待发、整顿实力、伺机反攻的人,才能如自己那样先弑父、后灭东胡、再灭月氏、然后围刘邦,最终成为横扫天下无敌手的一代霸主。
看着面对自己侮辱仍派遣使者向自己赔礼道歉的吕后,冒顿恍然间,仿佛看到了当年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勾践,看到了当年蓄势待发最终大破匈奴的李牧,看到了当年在月氏为质忍辱偷生的自己,看到了当年在父亲头曼单于的歧视下隐忍图强的自己,看到了当年在东胡首领得寸进尺的要挟下蓄势待发忍辱负重的自己,看到了白登之战后表面与自己和亲、暗中却在不断积蓄实力的刘邦……
遇侮辱,不顾实力,只会针锋相对地反击,这样的敌人一点儿都不可怕;
遇侮辱,仍能忍辱负重地赔礼道歉,并能充实实力伺机反攻,这样的敌人才最可怕。
吕后不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无脑女,而是理性大于感性的英明女。
这就是冒顿分析了刘邦与吕后的区别后,做出的论断。
于是才有了冒顿面对汉朝的赔礼道歉也跟着向汉朝赔礼道歉的令人疑惑之举,这是草原上的霸主冒顿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向中原的吕后表达另类的敬意吧。
综上,汉匈之间的这次外交博弈:
匈奴冒顿单于说话态度轻浮,说理浮夸肤浅的外交辞令,是个战术上取得了胜利、战略上却招致失败的卑劣口才案例。
虽然赢得了外交之战,但是,匈奴却不得不束手无策地面对汉朝众多坚城,不得不长期干着成本效益不高的南下劫掠行动和成本效益较高的互市行为。
虽然输掉了外交之战,但是,汉朝为将来击败匈奴,赢得了休养生息、充实实力的宝贵时间。
猖狂者貌似猖狂,实则阴谋未遂;窝囊者表面窝囊,实则没有中计,反而异常清醒地继续积蓄实力为将来翻盘做准备。
历史更青睐哪一方呢?
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