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激励一个团队,先要激励一个人,想要激励一个人,先要激励自己。
团队的不同,关键在于人的不同,人的不同,关键在于思想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关键在于领导者的不同,领导者的不同,关键在于其思想的不同,而领导者的思想属于境界的范畴,境界多来源于其哲学逻辑的功底,跟实际掌握的具体知识关联不大。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哲学史是提高人生境界的学问,是提高生命情感境界的学问,不是提高我们头脑中知识的学问。拥有许多知识,许多观念,头脑不会起风暴的,只有心灵才会起风暴;千万别相信商界的精英们,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时,说他有多少了不起的idea、观念让他取得了成功。千万别信这一套,他们成功的根源在于,他们的心灵曾经受过挑战、顿悟和升华,这才是根本。或许他们也没想出来或意识到。”
想要改变团队,首先要改变自己。而想改变自己不可能脱离社会链条和所处的价值网络体系。如果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在社会链条和价值网络中,有六个需要关注的点:个人动机、个人能力、组织动机、组织能力、社会动机、社会能力,掌握这六点,才有可能驾驭一份事业。
能力是由动机发展出来的,只要有动机,一定会具备能力,所以在此不多谈能力。
社会动机是指社会的规律、趋势,是大自然客观规律的一部分。只有遵循天道,把握事物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从根本上奠定成功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或组织有把握趋势的能量,这股力量延伸到团队就会形成最深层次的激励。西汉刘向《说苑》中提到:“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组织动机是组织的使命,理想,这个组织要为社会带来哪些价值,为人类带来哪些贡献。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其动机才是整个团队的核心驱动因素。
个人动机,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推敲:人生意义、做喜欢的事情、有意义的社会关系、适当的物质回报。关于如何激励团队,主要是对于“个人动机”的追根溯源。只有改变一个人的动机,才能让一个人拥有自我驱动能力,而不是“拨一下,动一下”的机器,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只有真正改变一个人,才能让团队拥有自我驱动能力;只有士气高昂的团队,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关键时刻有奉献精神,最终才能改变一个品牌。
人生意义即使命,人活着的价值,小到身边的人能因你的存在而拥有快乐、成长,大到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找准了要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才有可能获得清除一切障碍的终极力量。使命是一个人最原始的驱动力,一个人只有顿悟到自己使命的那一刻,才能算得上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因为社会链条的层次不同,影响力也会不同。一个组织找到使命,才能让其核心团队找到使命;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找到使命,才能说服团队成员追随使命;一个人找到使命,才能调动其行为,付诸行动,唯有行动才能改变世界。所以要想激励团队,首当其冲,企业是否能根据现状及行业性质找到符合自己发展道路而且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使命,如果没有,团队将失去最核心的鼓动力量,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没有一个令其坚韧的理由,所有人都会选择逃避和放弃,此时企业怎么能抵挡行业的风暴或者行进路上的危机呢?如果企业找到了真正鼓舞人心的使命,那么就要把这份使命一层层传递下去,在实践中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
人的思想是活跃的,你不控制,别人就会控制。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使命、愿景、价值观组成的文化,没有把这些文化用考核、培训、实践等方式灌输下去,就会在企业每个人的思维观念影响发酵下,经过时间迭代变化,形成一种“群氓效应”,这种思想很多情况下是负面的情绪做主导,因为人性懒惰。这也就可以从某种角度解释“办公室情绪”或者一个公司士气低落的原因。
做喜欢做的事情。一个人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才可能产生忘掉时间的“沉浸”,这种沉浸的心流可以带来很大快乐,其本身就能激励自己。很多人的自我驱动来自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沉浸其中,做出价值,获得喜悦,正是这种喜悦鼓励他继续探索,乐此不疲。这种人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永动机”,不管在哪个行业,随着时间的沉淀,他们一定是行业的佼佼者。
人为什么会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获得快乐?是因为人能感受到通过学习获得的成长,人又为什么能从成长中获得快乐呢?因为这是宇宙的意志。自然界最大的法则是:进化。从地球诞生至今,进化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进化组成了塑造世界的最大力量,动物界、植物界、社会中出现的一切现象都是进化的结果,植物-树-果树-苹果树-红富士苹果树……进化即是成长,其动力就是让其体会到快乐,人能够从学习成长获得快乐是自然法则,就像动物的繁衍需要其能从性爱中获得强烈的快乐一样。
人真正持久的快乐一定源于自身的成长。那么回到团队激励这个话题,那么只有因人而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帮助其成长,帮助其生发喜悦,帮助团队成员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哪怕是一点点的小成就,小成功的积累,才能渐渐建立起每个员工的“永动机”。
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在河森堡《进击的智人》一本书里详细讲解了:10万年前的很长岁月里,人类一直处在食物链的中间层,为什么到7万年前人类就跃居到食物链的顶层。是因为知识和共情的能力,人的大脑是由知识和情感撑大的。其中共情的能力即情商,简单来说就是当某一个智人遇到狼群威胁,其他智人愿意为之战斗的意愿和倾向。时至今日,共情的能力,即发展有意义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能需求和渴望。人人都需要被认同、被关爱、被包容,被融入,从而提升自我评价,感受到自豪感、荣誉感。
我理解的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有两个点:一是相互认同和关爱,彼此认可,即物以类聚,而不是烧火棍子一头热;二是能相互促进、学习、成长,相互成就;一个是当下,当下关系的维系;是一个未来,未来关系的紧密;当一方的学习成长速度过快,另一方相对缓慢,停滞不前,最终都会带来隔阂和疏远。巴菲特说过:“我的时间50%用在读书上,50%用在与比我见解高深的人交流。”我国古代周公曾言“不如吾者,吾不与处,损我者也;与吾等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吾所与处者也,必贤与我。”
与优秀的人、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与一个榜样般的领导一起共事,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如果你能与领袖级的人物在一起工作,将是一种荣耀。
适当的物质回报。物质回报是基础,是激励人的方法之一,但不是最重要因素。团队的物质激励要结合时间、空间等多重维度,既要考虑到当下,也要考虑到长远,既要考虑到在基础岗位的激励,也要考虑到做到经理、总监岗位时的激励。《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滕文公下》:“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以上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可以表达对物质追求的解释。
价值与回报成正比,如果不成正比,就会失去平衡。物质激励是把双刃剑,公正客观的掌握价值的真相,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果没有价值的人,得到了回报,有价值的人,被忽略,将适得其反。真正的物质激励要考虑适当与真相两个原则。
以上,仅仅是把我理解的激励团队的方式,用比较理想化的理论呈现出来,这些归纳虽然源自实践的抽象概括,但现实要比这些复杂百倍,过去是,今天是,未来也是。
拥抱现实,拥抱变化,把这些理论放在激荡的现实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思考、去碰撞,才能最终获得有效的力量,去激励自己、激励团队、激励这个世界。
逆向思维,要想真正的激励团队,需要先激励一个人,要想激励一个人,先要激励你自己,让自己拥有自我驱动的“永动机”,才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改变自己,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品牌。
2020.3.15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