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夜之间,文化类节目火了,《朗读者》中,倪萍和董卿两代央视一姐同框,更是迅速引发了观众共鸣,为之泪目。
但是,击中我心底的却是倪萍朗读那一段“姥姥语录”,因为,我也有一位同款的姥姥。
相信很多80后小时候,都有一段跟姥姥一起生活的经历。小时候,姥姥家,就在我家的后面,一墙之隔。我妈忙着干活,没时间管我,就把我放在后院的墙头上,我坐在上面喊一声“姥姥”,姥姥就应声从屋里出来,把我领回家,拿给我好吃的,一边手里忙着活计,一边陪我玩。就这样,在姥姥家度过了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而姥姥给我最多的、对我影响最深的,却是她的一言、一行。姥姥没有文化,不知道约翰·杜威或者蒙台梭利,也没学过任何育儿经,但她的育儿理念,却和很多育儿专家不谋而合。她让一个孩子童年拥有了宝贵的安全感,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接受了最朴素的启蒙教育,并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未来!
走出大山,异地求学、工作,有了孩子,需要独立面对人生中的无数挫折和挑战,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也时时让我苦恼不已,才发现姥姥带给我的影响是如此深远。
我也时常感慨,如今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是看到更多的是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和空心的孩子。
姥姥,一位最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却给了我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数,不是知识,是自尊,是智慧,是一个真正的自我。
一、 贫乏的物质和片刻丰盈的内心
小时候,家家户户养鸡、种菜,从来不舍得让一棵果树占用小小的菜园,因为依当时的生活条件,水果是可有可无的,鸡蛋和蔬菜才能养活一家人,卖了还能增加一些收入。村子里只有几户人家家里种了果树,人口最多的姥姥家却有一棵李子树。
每次看着姥姥拎着用彩色塑料带子编成的五颜六色的小筐,把一颗颗李子摘下来放到我手里,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刻,吃到嘴里的是世间美味,通到心里的,是无限的满足,现在的我即使遍寻世界,也找不到当初的味道。
后来,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姥姥把菜园边上种满了葡萄树。春夏之际,巴掌大的葡萄叶子爬满了架,从大门口一直延伸到屋门口,把院子里的小路点缀成了最美的风景,每每从下面走过,情不自禁把自己当成耀眼的公主。看到有红的发紫的葡萄粒,全然不顾公主该有的矜持,先摘下来塞进嘴里一尝为快。
也许,姥姥从没想过刻意带给我什么,教会我什么,可是她却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我感到片刻的富足
二、瘦弱的身躯,坚强的保护
姥姥每年都会养鸡,小时候,最喜欢跟在姥姥后面,看着姥姥用泡软的小米喂毛茸茸的小鸡崽。等它们吃饱了,我就把最喜欢那只捧在手里玩。
有一次,一不小心,手里的小鸡跳了出去,我赶忙去追,想把它赶回笼子里,谁知小鸡跑到墙角无路可逃,转身跑向了我,我一回身,脚踩在小鸡身上,当时就把它踩死了,我吓得眼睛紧闭,两脚直跳,嚎啕大哭。姥姥跑过来,没有心疼那只在别人眼里意味着秋天就可以生蛋卖钱的鸡,也没有责骂我的不小心,而是把我抱在怀里安慰我:别怕、别怕!没事、没事!
姥姥没学过儿童心理学,但是此时此刻,她却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消除她的恐惧,给她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次,家里人种地,打发我回家拿些种子来。我一不小心把钥匙弄丢了,害怕的要命,在山脚下站着不敢去地里找爸妈。后来只好去找姥姥,姥姥二话不说,拉着我说:走,我送你回去。有姥姥在,我自然免了一场责骂。
虽然我从小就是个乖孩子,但仍然免不了挨骂,无数次,姥姥都成了我的避风港,开导我,保护我,让我那颗脆弱又敏感的心有了栖息之所。
三、 最低的成本和最昂贵的教育
小时候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夏天的晚上,没有电视,早早躺在炕上睡不着,姥姥会说一些谜语给我听。
老家管猜谜语叫“破闷儿”,每每姥姥说:我给你破个闷儿吧,我便欣欣然,一边专注的听姥姥的谜面,一边飞快的破解里面的玄机: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开窗,关窗,里面住个黑姑娘。
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
……
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姥姥,竟然能说出那么多谜语,每天晚上不重样,让无数个无聊的夜晚因此变得十分有趣。
伴着天际泛白的月牙,在偶尔吹过的微风中,带着猜中的欣喜,我便心满意足的甜甜睡去。有人说“破闷儿”的意思是“猜破令人纳闷儿的东西”,但是对于我,它是用来打破沉闷的,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多么无聊,我们都应该用乐观的心态去打破内心的沉闷。同时,这可能也是我接受的最朴素的智力训练了。
姥姥一共生了8个儿女,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大姨和我妈早早就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三姨身体不好,唯独四姨想念书、考大学。姥姥没有因为家里又少了一个劳动力而阻止,反而义无反顾的支持:只要你想念书,砸锅卖铁也供你!
我长大以后,经常会听姥姥提起当年为了买煤油给四姨熬夜点灯学习,多次跟人借过钱。我不明白,没有文化的姥姥,何以有那么坚强的信念,顶着生活的重压供孩子念书。四姨成功的考上了大学,成了城里人,有了体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给生活在闭塞的小山村里的弟弟妹妹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给逐渐长大的外甥、外甥女们打开了一扇窗。
后来,舅舅也考上了大学。在外地工作、定居。当年四姨和舅舅用过的书,姥姥没有像村里其他人那样,撕成两截放进厕所里发挥作用,而是工工整整的装进了西屋的木头箱子里。
姥姥下地干活,我经常帮她看家,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我就打开那个木箱,翻看里面的书。数学、物理看不懂,我就专挑语文课本看。小学五年级的我,连蒙带猜的一篇篇课文看了下来,初一的看完,看初二的,全都看完就再看一遍。以至于当时的小学历史教材经常会引用一段古文,老师提问了一圈没人回答的上来,而每次都以我的完美解释终结了话题。
现在想想,这就是姥姥无意中给我的语文启蒙。不识字的姥姥,却知道用心保护好那些书本,让我在渴望文字的年纪里,如饥似渴的允吸文字营养。奇怪的是,现在的孩子从不缺少阅读的材料,却缺少了那颗用心阅读的心。
最朴实的道理和最深的影响
小时候,闲着无聊,走路容易东张西望,手动不动揪一揪衣角,用脚去踢两下路边的草。每每被姥姥发现,她都会一改往日的慈祥,厉声对我说:走路的时候,抬着头,腰杆挺起来!这样人干什么才会有精神头!
姥姥没听说过“气质”这个词,但是她却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了我时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多么重要,让我从小就具备了这种隐形的能量。
后来,我在镇上读高中住校,再后来,我考上大学,在城里定居,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要等到放假的时候才会看到姥姥。
每次姥姥知道我要回来,都要去村西头的车站去接,走了会去送我,零零碎碎吃她的好吃的不算数,要郑重其事的给我做顿饭才算作“叫我吃饭”。(这里的“叫”就是“请”的意思)
姥姥不懂得什么叫“仪式感”,但是也不认同村里其他人的观点:一个毛孩子,用不着!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我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需要,我值得她这样对我。
如今,我的几个姨和舅舅都有了稳定又富足的生活,姥姥不用再为生计而发愁,但是姥姥依然没有停下来,换了一种方式来爱着我们。
逢年过节,大家回老家看她,满院子的大车小车,满屋子的锦衣美食,姥姥却在村里人羡慕的目光里保持着低调,嘱咐我们要好好工作,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不再努力……
我叮嘱姥姥注意身体,姥姥的话却又深深感动了我:我自己知道保养自己的身体,我身体好了,大家伙儿在外地才不会总惦记着。这就是姥姥,她永远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小的时候她知道怎样让大家健康成长,大了她知道什么能让大家安心。
姥姥的好,写不完。我笔拙词穷,不能像倪萍那样写出一本《姥姥语录》,然而,纸短情长,我只能用我生涩的文字记录姥姥给予我的点点滴滴。
这个平凡又伟大的老太太,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深刻的道理,用她独特的智慧,在一个孩子心里种下了幸福的种子,早早的让她懂得知识的重要,懂得自尊自爱的重要,懂得内心富足的重要。
智慧如她,坚强如她,伟大如她,让平凡的亲情变得如此伟大,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时时抚摸着我的头发,温暖着我的内心,无论你何时回头,她都在原地等待。
最后,奉上一首诗,送给最亲爱的姥姥和读者们。
外婆的话
作者:金子美铃[日本]
婆婆从那之后再也没有说起,
那些她讲过的故事,
其实我是那么喜欢。
“我已经听过啦”,
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
她脸上露出了寂寞的神情。
曾经,在婆婆的眼睛里,
映出草山上,野蔷薇花的模样。
我很想念那些故事,
如果她可以再给我讲一次,
讲五次,讲十次,
我都会不出声的,认真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