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存放着的背包

        又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于老师安排好主持欢送会的班干部之后,自己躲在学校的宿舍里,她有些不忍心再去教室。她心中对学生的不舍,使她担心,担心自己到了教室里,看着孩子们道别,抑制不住自己的敏感情绪。毕业欢送会最后的环节,是学生们的自由活动。

        这是于老师教了四年的一届学生,这是一届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进初中校园读书的学生(小六进初中的第一届学生)。孩子们一入校,她就担任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

        班里第一名姬美是个非常朴素的女生,扎的马尾辫,椭圆的脸,红润不足,晕着一层薄黄。个头一般,偏瘦,半旧的衣服,一双略显肥大的运动鞋。她比普通的学生爱说爱笑,开朗稳妥。

        一个多月 过去了,在一次课间操结束后,几个女孩子围住于老师 ,开心说笑,无拘无束。姬美当着大家的面,毫无避讳地说,“老师,我想认你做干妈!”

        于老师教了二十多年的书,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么口直心快的孩子。于老师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可是女孩不像开玩笑。当她摸着孩子的头,说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时,自己也有些不忍心。“不认干妈,老师也一样关心你,爱你!”姬美的失望和老师的话音一起落下!于老师看见姬美期盼的眼神暗淡了,女孩不再说话,回了教室。于老师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伤了姬美的一颗热切盼望的心?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姬美还是爱说爱笑,于老师还是对姬美关心鼓励。让她晨读时,领读英语单词;鼓励她参加运动会接力跑;在餐厅里,有意说服同一餐桌上的同学,不吃煮鸡蛋的学生,送给愿意吃的同学,不要浪费(有几个学生和姬美一样,早餐可以多吃一枚煮鸡蛋。的确有一部分学生不吃,也不爱惜。);在班会课上,集体给一些同学过生日;帮姬美修改演讲稿,教她如何把握语气语调和手势默契配合,给她示范用声音表达感情的技巧等。在姬美第一次参加初中学校的演讲比赛时,她虽然只是获得了二等奖,却高兴地告诉于老师,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

        直到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家长会,于老师见到姬美的爸爸——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矮小沧桑——她才了解到姬美为什么显得成熟稳练。姬美在家排行老三,两个姐姐都出嫁了,她还有一个8岁的弟弟,妈妈是从贵州远嫁来的。在农村,这样的家庭,现在很少。姬美也遗憾地对于老师说,别人的外婆家离得近,为什么她的外婆家离得那么远,她十二岁了,只去过一次贵州的外婆家里。

        姬美不仅在班里第一名,在六年级的六个班里,也是第一名。周末,当六十多岁的父亲骑着三轮电瓶车来接姬美时,于老师过去和姬美的爸爸说话。她告诉姬美的爸爸,自己有一辆24的女式自行车,用不着了,如果家长不介意,她愿意送给姬美。这样,姬美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不用爸爸周一和周五专门接送了。学校到家只有几里路,又有同学做伴,来回都是柏油马路,完全可以的。姬美爸爸几次推让,最后谢了于老师,接受了那辆八九成新的自行车。

        于老师看到姬美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周五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回家,心里颇感宽慰。就算没有答应做姬美的干妈,只要用心给孩子温暖,老师也像干妈。四年里,于老师把姬美当作干女儿,只要能帮到姬美,于老师便去争取机会。

        四年转瞬即逝,于老师一直对姬美特别关爱。姬美离校之前,送给于老师一把木梳留念。于老师给她买了一个当年流行的女款背包,知道这种背包在上高中时用得上。

        那天,于老师从宿舍出来,拿着要送给姬美的背包,回到办公室里。同事有的在收拾文具,有的和学生话别,有的看着手机,有的在听歌,办公室里不再安静。她放下背包,去教室和同学们惜别,此时,欢送会接近尾声。孩子们见老班来了,一涌而上,聚到她的身边,用手机拍照、和她合影。加微信的,加QQ的,留老师家庭住址的,拥抱的……学校都宣布离校了,孩子们还在互相拍着照片。他们那天可以大胆公开地在学校使用手机,激动放飞,留恋不舍,满含深情!于老师被孩子们的懂事和热烈的分别场面,感动得稀里哗啦。这是在初级中学里,相处了四年的师生情,仿佛比之前的三年师生情更浓厚。于老师想找到姬美,叫她去办公室一趟,但没有看见她。问了一下姬美的同桌,才知道,姬美和她村里的姬珊珊一起,坐着姗姗爸爸的汽车,已经回家了。班里也有同学陆续和老师挥手道别,离开教室,走出校园……

        于老师感到惋惜,她怪自己不早一些送礼物给姬美。可她早些时候也没有想着要送给姬美,她怕同学知道后,认为老师不公平。最后离校的时间,是最好的机会呀。

        就这样,姬美离开学校,没有再和于老师遇见过,也没有电话联系过。于老师知道她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三年后,姬美考上了重点大学。一直,姬美和于老师没有任何联系。

        一直,于老师把准备送给姬美的那个背包,挂在她的衣柜里,五年过去了,背包已经过时了。于老师一直觉得,师生之间的真情永不过时!于老师一直以相同的爱和尊重,关注着她的每一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着不同家境、不同性格、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个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留守的孩子 春来,是张家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不知道妈妈是谁,也不记得出去打工多年总也不回家的父亲长什么样?他只能...
    无疾不伤阅读 4,718评论 19 23
  • 1 多少年了,我还是记得那天陆羽初识李笑的下午,寒冷...
    土屋之子阅读 871评论 0 1
  • 主编:许静林 【班级新闻】 本报记者秦晨峰3月4日报道:本报记天是开学第一天,新的位置,新的管理,新的要求,没有同...
    青春飞扬358阅读 826评论 0 1
  • 第二十章 1. 不久,张浩天又和田笑雨奔赴藏东采访。高原明珠林芝八一镇,面貌日新月异,车辆和游人川流不息,由兄弟省...
    文秋陈阅读 740评论 0 1
  • 一个爱而不得,且还一事无成的人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无奈。 今夜是这些年来,已经数不清第几次删除我了,从...
    凡尘阅读 451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