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大意】周子居常说:“我个把月看不到黄叔度,内心的贪鄙悭吝之心就故态复萌了。”
这则小文里面提到两个人物:周子居和黄叔度。很显然周子居是个“配角”,“黄叔度”可能更引人注目一些。周子居说我个把月没见着黄叔度,老毛病就犯了。把周比作病人,则黄就是良医,就好比看电影,真正的“角儿”还没上场,先派个小番上来热热场。
实际上,从史书上来看,周子居也绝非“配角”,而是东汉末年一位名声很好的官员,他名叫周乘,字子居,曾任过泰山太守,和陈蕃是同时代的人物。陈蕃曾评价他:“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周乘的故事《世说新语》在后面还会提及,咱们以后再说。)
这样一位官声极好的官员都拿来当铺垫,那这位黄叔度看样子绝非凡人了。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一带)。黄宪家里时代贫困,父亲是一名兽医,但黄宪的学识品行名重当时,汉安帝刘祜当政时,汝南太守王龚推举陈蕃、黄宪等为孝廉。
所谓举孝廉是当时地方官员向上推举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般是地方主要官员选拔出品学兼优的儒生推为孝廉,这是儒生走向仕途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不少王公大臣都是孝廉出身,这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颍川名士荀淑路过慎阳,荀淑是三国著名谋士荀彧的祖父,
他看到了黄宪,当时黄宪也只有14岁,荀淑差不多有40岁了,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荀淑拉着黄宪一聊一整天,被黄宪的学识所惊讶。走的时候,荀淑一躬到地,称黄宪是自己的老师。
慎阳当时还有一个士人戴良也很有才名,此人恃才放旷,桀骜不驯,品评天下人物,多不放在眼里。听说黄宪其人后,前去拜访, 一番晤谈之后,黯然神伤,回到家中。自己感叹说:“没见黄宪之前,我对此人颇不以为然,今天见了,我确实不如他。”
名士郭泰见过黄宪后赞不绝口,说他:“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意思是说,黄宪的才华像千顷碧波,深不可测。
黄宪学识渊博,才具惊人。被举孝廉后,又被征召进入公府,本应仕途平顺,平步青云,但他去了进京转了一圈后,很快便辞官回家了。至于他为何辞官不就,史书没有记载,但推而论之,极有可能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洞若观火:大势已去,一木难扶,勉力为之,恐怕不会有好的下场。就像上一篇文章中说的徐孺,为何始终不肯应召为官,怕是异曲同工了。
陈蕃走上权力巅峰时,还感慨说:“如果黄宪在,我是不够资格位居三公的。”
黄宪回家后,闭门谢客,悠游山林,汉桓帝永寿二年去世,时年48岁。
黄宪虽然没有为官,他所著述的文章后世也大多没有流传(《汉魏丛书》有“天禄阁外史”传称系黄宪所著。有人考证说是他人假借他的名字所著。),但他的故事却因记入《世说新语》等而被后世传颂至今。
唐代颜真卿曾慕名前往黄宪墓前拜祭,并亲笔写下“汉黄叔度墓”碑五字。明朝张睿游览黄宪故里后,也写下一首诗:
麒麟高冢卧蓬蒿,千载芳名北斗高。
郭泰有言真国土,陈蕃推羡见人豪。
鸣驺入谷非容致,鸿鹄冲天未易招。
自恨晚生无复见,也将鄙吝自潜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