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内心都如一片深海汪洋,潜着一艘巨大的陈船,我们害怕被捞起,也害怕被遗忘。
卡森·麦卡勒斯23岁完成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这令她声名大噪,然而比书中更精彩也更曲折的是她的人生。她早在15岁那年患上中风,20岁嫁给了退伍军人李维. 麦卡勒斯,直到1948年左半身全身瘫痪,身体上的长期折磨,与病魔的长久拉锯战使得她患上抑郁症,她与书中的辛格一样,50岁的卡森·麦卡勒斯绚烂又艰难的一生以自杀收尾。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国的南方小镇,以一个名叫辛格的哑巴为主线,主要讲述了五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学生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经营着一家咖啡店的比夫,精悍短小的工人杰克,他们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社会职业,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绝望和希望,不同的孤独,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不断交织和分离。
辛格在32岁之前的十年间都和好友安东尼帕罗斯一起生活,他们同一样是哑巴,靠手语交流和生活,平淡且简单,辛格的爱平静而浓烈。直到安东尼帕罗斯患病被送至疯人院,辛格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和漫长的等待。
深夜的咖啡店不打烊,醒着的人总是醉着讲话,有的无家可归,有的身无分文,有的被现实挫败,有的郁郁不得志,他们在深夜不谋而合坐在咖啡馆的零星角落,来来往往的商人和工人,黑人和白人,他们坐在星光泛白的角落里,在夏日的无尽闷热里,叫上一小碟菜和酒,打发沉寂的黑夜,他们是各不打扰的孤独。比夫站在咖啡机旁边旁观这一切,这时他就成了孤独中的一个。他的生活就是这样,不断看着别人低落,暗暗思忖他人的人生,他最不缺少的就是好奇,面对辛格时尤其如此。
青春期的米克,只有音乐和辛格是她的解药,她有时沉浸在梦里的乐曲中,成为音乐家是她欢快的梦想,而有时她跟在无声的辛格后面,音乐是她面对成人世界的武器,她不被理解更不被支持,辛格是她追寻的方向,是一个长长的问号。她斡旋在童真和成人之中艰难又勇敢的成长,她的孤独是不断徘徊的,可是她的成长是一直向前。
平凡的工人杰克,一个不折不扣的激进的共产主义者,他所认知的世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理想,他在游乐园做着简单的机械工人的工作,醉倒在比夫的咖啡馆,心里却致力于改变社会的秩序和规则,他以为他的侃侃而谈是极少数伟大的理想,他以为他们是庸俗的。
黑人医生考普兰,有着体面的工作,一生忙碌在为黑人争取在这个世界的权利,被四个孩子疏远,他在深夜空荡的房间喝着咖啡,自己的信仰和事业不被理解。和女儿波地亚同在一个屋檐下,他们的语言从来没有相通过,他们关心着各自的事,不试图理解对方,也从来没有获得对方的倾听。
唯一相通的是,他们以为自己不被世界理解和宽容,却总是能够从辛格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他们把他看作不寻常的人,这个人总是彬彬有礼,虽然不会开口说话,但是总是能够倾听他们内心的苦闷。
他们都爱辛格,理想和生活在他那里都能够被鼓励。辛格不慌不忙,任何时候都礼貌谦逊,似乎能懂米克成长的烦恼,能懂杰克的激进,能懂黑人的处境和医生的抱负。
全文最讽刺的是辛格的心理活动,安东尼帕罗斯走后,支撑他走下去的动力是攒够钱去疯人院看他。安东尼帕罗斯生病后的精神状态让辛格的爱更加深沉,哪怕他暴躁、自私、毫无道德和令人费解的举动,也没有让辛格有半点退缩。他活在和安东尼帕罗斯在一起生活的世界,以此支撑他的生命,毫无怨言的单方面付出,而仍然觉得快乐。
他觉得周遭的人太吵,他甚至不知道他们和他交流时在说什么,他从来不是他们的解药。他们太忙,总是容易迷茫和困惑,辛格不理解也从未试图理解过。他的笑容更是无奈又不失礼貌的回答,而这些都被他们误解。而他内心的孤独,他活着的希望,也从来没有被他们知悉,对外界而言,辛格是神秘的,是友好的。直到辛格结束生命,他们不曾知道辛格的世界发生过什么,他们猜测、犹疑,也不曾找到答案,而借助辛格相互依偎的孤独的影子,却同时在这四个人身上坍塌。
他们从来就未曾相互理解过,一切的心意相通都是一场误会。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欲望,孤独和彷徨,从来不可能在他人身上同样发生。
孤独是全文的灵魂,没有悲泣的呐喊,没有跌宕起伏的变化,孤独存在于每个人,试图寻找答案的人求而不得。它是一种存在的形态,有人发泄就有人隐藏,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孤独的尽头。
结局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没有去刻意去润色,却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叹。没有人能找到孤独的解药,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它和平相处。现实与理想之间,理想与虚幻之间,我们辗转反侧,为孤独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