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大声责问张国华:瞧不上我了,张:首长别怪,打死我也不敢
1959年,西藏平叛结束后,印度在美国怂恿下,不断蚕食我国领土。为了和平友好,我国一直采取忍让态度,希望印度看清形势,不要被别国利用。
但是,印度方面得寸进尺,把我国忍让当妥协,反而变本加厉。党中央和毛主席忍无可忍,决策发起对印自卫反击战。
重任落在了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身上。1962年10月初,张国华奉命来京受领作战任务。
刚到北京,周总理和毛主席便分别找他谈话,接着参加军委的会议,一连几天都是白天开会,晚上准备发言材料。
这天下午,张国华参加完所有会议,准备明天返回西藏了。晚上,他晚饭都没吃,专门从会务组那里要了一台车,直奔北京钱粮胡同27号,来看望老首长,时任军委战略小组组长的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见到张国华,故意面带不悦,劈头盖脸就问:“咋了,来北京几天了也不来找我,瞧不上我这个老头子啦?”
张国华一听,急忙走向前,紧张地对刘伯承说:“首长别怪啊,打死我也不敢啊,实在是没腾出时间。今天下午刚开完会,我一刻都没耽搁,直接就来了啊。”
刘伯承听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张国华说,他就是开个玩笑,要他别当真。
张国华一听,紧张的神情才放松下来,直接对刘帅说:“首长,您先给我讲讲注意事项和作战要领吧。”
刘伯承听后,假装发愣,问讲什么作战要领。张国华笑了,对刘伯承说:“首长,你挑理我来晚了,不就是要给我讲怎么打印度嘛。跟了你这么多年,如果这点我都猜不到,那就不合格了。”
刘伯承听后,无奈地笑了,说自己的这点心思被他们这帮年轻人猜得透透的。他直接话入正题,强调这次对印反击不可轻敌,并给张国华讲了几个注意事项,大概三层意思。
第一,还是集中优势兵力来打,不可分散用兵,要塑造雄狮搏鸡之势。
第二,要灵活机动,但必须准备打硬仗,啃硬骨头,要打敌人指挥中枢,一招制敌。
第三,边境地区环境苦,打这一仗,后勤保障是关键。要求张国华一定要建后方基地和补给站,并说他再给总后说一下。
张国华牢牢记住了刘帅的提醒,并在作战中认真贯彻执行,第一阶段便取得了大胜。
很快,战报上报到中央,赢得了一片喝彩。甚至有些人乐观地认为,仅此一仗,印度估计就会怕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很快就要结束了。
这天下午,刘伯承也看到了战报,看着自己的爱将与从未交过手的印度打,第一仗便取得大胜,他心里由衷地高兴。但在高兴之余,也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上午,他通过军委总机,要通了正在前线的张国华,刘伯承依然直入话题,问张国华下一步怎么办。
张国华向刘伯承报告说,不敢放松,正在进行大战前准备。
刘伯承听后,顿时高兴地说:“这就对了。现在中央有许多同志太乐观了,认为印军被打怕了,认输了。你脑子不能发热.依我看,第一阶段没有把尼赫鲁打服,我的分析是,他们很可能再发动更大规模的报复,你要有所准备。”
果不其然,半个月后,印度再次调集重兵,摆出了一字长蛇阵,向我军凶猛地扑来。
关键时刻,刘伯承再次致电张国华,帮他分析了战场形势,强调要采用打头、击背、剖腹、切尾的战术,张国华深表赞同。
结果,印军再次被我军击溃,我军再接再厉,扫清所有印军据点,然后根据毛主席和军委的命令,主动释放印军俘虏,并归还了所有缴获的印军装备。而这一仗,也打出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和平。
刘伯承欣闻张国华胜利的消息,难掩心中的喜悦,欣慰爱将总是这样不负重托。
从当年进藏,再到西藏平叛,再到这次对印自卫反击,张国华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更是展现出了无比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刘帅心中感叹,我军有这样的将领,还有什么仗打不赢呢。
1972年2月,年仅58岁的张国华突发心脏病逝世,刘伯承听闻这一噩耗,顿时泪如雨下,痛心地说:“他还很年轻,怎么就离开了,这件事情都怪我啊,要不然他也不会离开得这么早。”
很显然,刘帅一直在责怪自己让张国华进藏,损害了他的身体。但是,这不正是张国华等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牺牲奉献的写照吗,而这不也正是我军无往不胜的制胜基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