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了“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逻辑后果”,它不同于“自然后果”,要求其他人(或者可能是家庭会议)的介入。
在某些时候,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是恰当的、有帮助的、有效的。它们对孩子的作用可以是尊重性的、鼓励性的,然而却经常被误用或未被充分利用。
选择“自然后果”还是“逻辑后果”没有固定标准,重要的是要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机会,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行为。
例如,小朋友写作业的时候喜欢在课桌上敲铅笔,这样就会干扰到其他的孩子。老师让他选择是“停止敲铅笔”还是“交出铅笔,等别人写好后再写”。
孩子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干扰了别人。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停止不良行为,还是体验逻辑后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然而,大多数的“逻辑后果”只是经过拙劣伪装的惩罚。如果一个后果让人感觉更像是惩罚,我们就要选择其他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逻辑后果的四个R”作为甄别的准则,以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
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
2.尊重(Respectful):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
3.合理(Reasonable):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
如果遗漏了这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就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了。
当一个孩子弄洒牛奶时,相关的后果是让他清理洒出来的牛奶。如果你说:“你怎么这么笨?这是我最后一次让你自己倒牛奶。”就是不尊重。尊重的说法应该是:“哎呀。现在你需要做什么?”如果孩子不知道该做什么,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花时间训练他——因而,你的期望或要求本身就不合理。以尊重的态度处理事情,也表明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我们要记住一点: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为了报复从而给孩子造成痛苦。
作为妈妈希望自己变得更加觉察,原生家庭与传统教育方式让很多习惯根深蒂固,但从现在起给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醒自己践行,让自己和孩子能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并逐步影响更多家庭。一凡妈妈会陆续为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当遇到孩子的挑战不知所措时可以看看,或许会帮你找到灵感,体会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育儿理念,秉承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与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育儿的路上有太多的挑战,希望在育儿的路上与你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