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作家、记录片导演周轶君告诉我们:
美国记者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著作《浅薄》中,告诉我们互联网媒介,对大脑究竟做了什么?
它让我们的前额叶区异常兴奋,但是掌管深度阅读、深度思考的海马体却不怎么启动。
线性思维变成一种杂乱无章、爆炸式处理信息。
卡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跑到断了网的深山待了几个月。一开始,卡尔非常难受,情绪低迷。
后来他发现,旧的神经元似乎重新连接。真的毫无费力地可以进入专注状态。
可是,当他离开深山后,回到曾经熟悉的互联网时,他意识到,离开了互联网,已经不能活。
历史上,不同的技术工具在不断塑造人类大脑。脑神经元之间会根据人类的思维习惯重新组合。
互联网时代的大脑抑或知道很多,但思考变得浅薄,再加上娱乐,就应了赫胥黎的警告: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代替了,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为什么不再思考。
走在大街上,目之所及,除了两只手空不出来的人,几乎都在玩着手机。
手机有种魔力,能把人牢牢吸引住,让人进入魔怔。
曾在一个茶话会上,遇到这个情景。茶香飘逸,曲子平缓,在这祥和温馨的氛围中,应该是营造出阵阵促膝交谈声。
然而在坐的每一位,动作一致,低着头刷手机,偶尔还传来一阵哄堂大笑,然后交流着视频的笑点。
本是一次交流会,却成了换个地方刷手机尴尬局面。
朋友见都在一起刷手机也没意思,起身准备先走,在坐的一人提醒,别落下了手机。
朋友调皮眨眨眼,落下老公也不会落下手机,它是我的红颜知己,离了它我一天不知道怎么过。
看似一句简单的开玩笑,却道出了我们现在的处境——人人离不开手机。
在公园的一偶,碰到一奶奶带着一岁多的小孙孙。小孙孙手里拿着手机,熟练的刷着视频,老人和旁边唠嗑家常。
旁人还夸奖小孩厉害,那么小就会刷手机了。
奶奶满脸溺宠回应着,不给刷就哭闹,现在的孩子特聪明,一看就会。
殊不知,奶奶的做法极大的伤害到了孩子。小小年纪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健康不好,对孩子身心成长也不好。
曾经在一个社群里看到一位宝妈的分享。
她说在全职带孩子那段时间里,没日没夜刷手机。只要是空闲下来,不停的刷、刷。
刷久了,视力下降了,颈椎疼痛。
后来去参加了社群阅读打卡后,她渐渐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是静静看会书也能体会到的。
再后来她说现实是刷半小时视频都能让她产生负罪感。
看来这位宝妈已大彻大悟了,放下手机,回归自然,回归平静。
写在最后
在当今社会,过度刷手机的确可能对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刷手机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和创造,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思维变得迟钝,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