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对个体的探究
不是一个线索,没有切入点,不是一个问题,引不起我的阅读兴趣。教材就像一张张的马赛克贴在那里面一样,我们丝毫吸入不进去。
所以,阅读必须有一个问题,它引起你的疑惑,吊起你的胃口。例如,满目都是一个个的美食,但是你没胃口。
在你阅读的过程中是心心相印的,和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愿望是相沟通的。按理说,学习哲学是一个很滋润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你感觉不到,你是没有静下来,没有打开自己。
我们都声称自己看到的都是个体,看不到概念,可是很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的实际上就是概念,恰恰个体非常难以呈现。如何真的去观看一个个体,个体的丰富性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概括的了。
没有任何两个人在这两方面是一样的,如果你真的看到这些,那么你的生活真的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是生活在概念的划分中。
一个是每一个事物本身他无限的丰富性,除非你是一中熟稔的,亲身的,慢慢的,的方式打开它,否则这个个体是很难向你呈现的。例如,这是我校友,这是我同学,然后都被概念化了。
恋爱到结婚,这个人更全面的向我展现出来,他呈现了自我。
他的个体性,独一无二性,他的不可替代性。
卡西尔,人是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的。
基础和视角发生变化时,整个视野就发生变化了。
它的属性,经验论,形式主义,贝克莱说的,属性,当属性都被拿去以后,属性就没有了,那么到底有个体吗?
例如广西大学的图书馆,南苑餐厅,网络楼,计算机学院,荷花湖。到底有广西大学吗?从来没有,我们.
空间就能决定唯一性吗?
概念理性,
旧的观点:也有一个一般性和普遍性,也有一个必然性和本质性,
新的观点:它自身也有自己的结构,也有自己的发生机制,而这个发生机制可以是普世的。
文艺复兴后,出现一个新的形态,人的自由
海德格尔
时间:是一个事物得以展开,显现的境域。
本体论(存在论)(是论)being
是是什么?是就是是,是还没到是什么的时候呢?
A is B.
存在本身,存在着的东西。
“是”这个本身是存在,后面“什么”是存在者。
通过什么让其呈现为自身的原初境域。
上手的,现成在手的。
上手之物,在手之物。
通过人的行为来呈现为自身。
基础存在论(Dasein)(Zu—S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