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中相遇,相遇中成长
——我在新网师第一学期之所获
我在新网师“辈分”很小——2019年秋季招生学员。转眼,加入新网师第二学期学习已经近一个月,“回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虽然艰辛,但是收获满满。
困惑中相遇
“七零后”且仅是中专文凭的我,面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深感压力巨大,为了“不落伍”积极、主动参加着各项线上、线下培训。随着年龄及教龄的增长,外出线下培训的机会几乎没有了,而众多的线上培训收效如何?想必,大家很清楚。
在这无助、茫然的困惑之年,2019年6月的某日,我在我们县城民中一位语文同行的微信朋友圈里读到了几篇我极感兴趣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来自一个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于是我便私下关注这个公众号,并开始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在他每天发布的文章里,我渐渐明白了提升自己的路径。更庆幸的是,向李老师“求学”中的看到了一则“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招生简章”。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还是公益性!还有全国知名教育人士授课!......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学习平台吗?
无数次阅读招生简章;无数次查询“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相关信息;无数次的“核实”朱永新、李镇西等知名教育家。
如此盛大的“团体”、如此心动的“导师”,我渐渐流露出无比的喜悦,因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依靠”、自己的“家”。
我担心错失良机,我更担心竞争“对手”太多,便连夜“奋战”,在招生简章发布的第二天就提交了自己的“答卷”。最终我有幸被新网师收留,成为新网师的一名忠实“学者”。
相遇中成长
NO.1选择新网师汲取众多教育解数
2019秋即上学期的学习是我加入新网师的第一期,面对众多的“好课”我犹豫不决、痛苦万分,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我选修了李镇西老师主讲的《民主与教育》和陶新华老师主讲的《积极心理学》。
追随着李镇西老师从国内教育走向国外教育、从爱心教育走向民主教育。乌克兰、丹麦等国外教育的良好形态,爱心与民主的真正体现,这一切无不让我仰慕追随。“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尊重的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并明确指出专制教育是“非人教育、听话教育、共性教育、等级教育、守旧教育”......如此众多的“教育新理念”,李镇西老师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考证娓娓向我们道来。
在李老师的教导下,我也平生第一次真正用“民主和爱心”检视并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俯下身、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课堂上教授知识顾及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周末加快了家访的进度;更为“惊喜”的是:我开始学着记录自己美好的教学行为......
追随着陶新华老师从儿童心理到成人心理、从学校现象到家庭现象。陶老师讲授的这门课程的阅读教材是《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和《持续的幸福》。哎!作为所谓的“知识分子”,还真的“当之有愧”,竟然不知:什么是幸福?竟然不知教育中有如此多的积极心理策略可以“采用”。
什么是幸福?或者具体说什么是教育幸福?用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认知疗法主要倡导者之一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5元素”理论来说就是:对教育事业有“积极的情绪”、对教育事业真诚“投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与教育事业有“意义和目的”的事、取得一定的教育“成就感”。相比而言,我倒是千真万确地受到了“打击”,索性我认清自我的不足,索性我在陶老师的教导下明确了今后较长时间的教育中努力做到这五个方面。
那么,我们又怎样提升幸福?或者说怎样做才能促进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拥有“积极的心理”呢?
请跟随着陶老师走进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中的“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通过“感恩拜访练习”学做知恩图报的人;通过“三件好事练习”减少抑郁、更幸福;通过“突出优势练习”挖掘自我优点,发挥自我特长;通过“积极主动回应式练习”让别人更喜欢你、更愿意和你在一起......看似简单,甚至可能想着无用,但只要坚持去做,一定时间后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你、我、他就会成为一名幸福、乐观、积极的中国公民。试想我们用这样积极的心理教导我们的孩子们,将会让孩子们有多大的受益?
三个多月的两门课程线上学习,让我有了从未受到过的“启发”和转变,如此的“深造”让我坚定了从“师”学习的信心。
网师的线上学习如此“多姿多彩”,线下学习对我而言更是具有无比的“诱惑”。于是我在请不到假、报不了差旅的“特殊”情形下,参加了2019年12月6—8日,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武城实验中学举办的“新网师读写社高研班”交流、学习。
魅力的新网师,诱惑的新网师,神奇的新网师!两天的“高研会”学习让我真正体验到新网师的“实”,真正感受到网师人的“痴”。从郝院长、孙影、余国志等老师的讲座中汲取众多的精进养分;从王辉霞、周娟、何刚等榜样老师的叙事中明确努力的方向;从马增信、王宗祥、娄宏洋等家人们的交流中找到精神家园......我决定:戒掉曾经的懒惰,树立良好的目标,因为曾经的“不努力”都是为自己寻找的最美借口。
此行,由于冬季雾霾,多耽误了我一天的行程,让我“破费”了三千多元。但买到了我从教23年来所有培训中的最最感触的一个字——值!
两门课程的过关考核,我以“全优”为自己画上暂时的句号。这一成绩,我受之有愧!新网师半年学习,让我懂得了“用心”和“付出”。静下心来,把握住网师中的点点滴滴“机遇”,磨炼自己“不同毅力”,汲取自我教育中的众多解数。
NO.2选择新网师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一次次的课程学习:自读、打卡、授课、作业;一次次的榜样叙事分享:从理论走到“田间”;一次次的交流研讨:碰撞天南地北的思想之火......这就是新网师,这就是网师人,这就是网师的点点与滴滴!我们是尺码相同的人,在这个家庭里:共读、共写、共进退,去擦亮教育之星。
温儒敏教授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人品差不到哪里去!
钱理群教授说: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郝晓东院长说:学习是最好的减负。
我最欣赏这几句“格言”,因为要发展、要武装思想、要更进一步,除了读书,就是学习;除了学习,也只有读书。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一次新网师线上、线下活动,我都无比感动。因为这是一场场隆重的洗礼,因为这是一次次洗心革面,因为这是一幕幕巅峰汇聚。
郝晓东院长曾说:每一个人都是未完成的自我。新网师就是助力每个人,唤醒自我,终身学习,成为自我。而在成为自我的路上,我们是在与这个世界、与教室里的学生交互中实现的。歌唱家是在不断的歌唱中成为自我;诗人是在不断创作诗歌中成为自我;那么,教师呢?新网师的文化灵魂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人生短短,何以让仅有的一次生命有意义、不虚度、不白活?
好精准定位:已立立人,己达达人!
不是吗?新网师自己做好立身处世的修养,也让别人能做好立身处世的修养;自己求得通达,也让别人求得通达。从讲师到组长,从组长到点评员;从教务处工作人员到周报编辑员,从周报编辑员到公众号编辑员……他们义务的付出目标只有一个: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或许,看到新网师里的“大咖”讲师,会质疑是不是骗取“入局”后开始“诈钱”?甚至于逼问请某某“大咖”来讲课是不是为了收费?公益就是公益,不要怕兜里的钱会被新网师变了魔术。
或许,看到讲师组长“推荐”书籍,又质疑了,心想“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没关系,这都是上淘宝,这都是自愿购买,甚至于可以不买。但,别可能忘了书是为自己读,何况很多书籍和讲师“没关系”。
或许,想新网师上课方式“老土”,新网师的讲师也不过如此,新网师的所得也就那么肤浅……吃不到葡萄,别说葡萄酸。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要相信在新网师你至少能有那么一句受用。因为这里有真正的“高人”,因为这里有你的“重要的他人”,因为这里是尺码相同的人的聚集地,在这里我们能受到众多教育大咖的“关爱”——听他上课、有他们为我们“纠正”,在这里我们可以结交上千的外地老师,走访众多外地学校。
新网师是我们的家园,美好靠大家。今天我们“己立”,明天我们“立人”;今天我们“己达”,明天我们“达人”!
NO.3选择新网师实现自我美好愿景
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是坦然的、自信的、胸有成竹的,而这一切,都需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教育理论。在多变的现代化教育中,不变的教师只能通过读书获得这一切的教育自信,读书和学习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途径。
诸如新网师郝晓东院长在其卓文《终身学习也是一种减负》中写道:教师的负担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庭负担,这是由于家庭成员多、生病、经济收入低等造成的;第二类是事务负担,这是由学校安排了太多与教育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迎检、评估、填表等事务造成的;第三类是专业负担,这是由于自身教育专业水平低,不能胜任工作而形成的。
减负减什么?郝老师认为主要是关注第二类和第三类。因为对于第一类负担,只能由教师及其家人一起来努力克服,有时,需要时间来解决。更多时候,也得接受现实,接纳命运。而第二类事务负担,如迎检、评估等这些不是我们作为教师能改变的。所以,从教师而言,更需要重视减去第三类——专业负担,因为这是自己能主宰的。要减轻专业负担,最好的途径是学习——终身学习。
不错的,学习是一种信仰,读书是最美的姿态。面对教育新时代,坚定信心“读书,读书,再读书”。要在读书中拥有一定的方向,要在读书中拥有更好的提升,新网师是我23年教育生涯中最完美的选择。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很重要!一个人与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也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平台也会体现不同的价值!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深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选择新网师并在新网师这个家庭里,在讲师们和家人们的指引下,定能实现自我最美愿景:成就自己“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当然地也成就学生“过上”一种愉快完美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