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沉迷于游戏,这让她感到很无奈。她想把孩子拉出游戏的虚拟世界,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因此,这位妈妈像许多家长一样,用过收缴手机、关掉无线网络的方式来阻止孩子继续沉溺游戏。但这非但没有把孩子拉出来,反倒使孩子变得更加反叛、,甚至讨厌学习,发展到跟家长对着干,导致亲子关系越发紧张。
父母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而对孩子进行管教,希望孩子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使孩子自己将来更具竞争力,这出于为人父母最大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我并不认为这种爱的方式值得被认可,甚至觉得压制孩子的天性是一种自私的爱,不够负责任的爱。
我12岁的堂弟弟也是个沉迷游戏的小学生,捧着手机就能玩一整天,甚至饭都可以不用吃。我叔叔婶婶对此也很无奈,像那位妈妈一样,收缴手机、关网络,有时候也跟孩子讲道理甚至严厉批评,但这并没有使弟弟专心于学习,反而越来越逃避学习。
许多家长会认为孩子沉迷游戏是一种堕落行为,但我恰恰从孩子沉迷游戏这件事上看到,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一类孩子,在这些孩子身上,潜藏着不被家长发现的巨大潜能。
02
弟弟比较听我的话,每次回家,他会一整天跟着我。
但我并没有发现他沉溺游戏,也没有发现游戏本身具有多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陪弟弟连续打十几盘后,他还是会感到厌倦,会向我反映说觉得无聊。于是每次在他感到厌倦时,我会提议出去走走,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游戏过后,我提议陪他写作业,他也完全不拒绝,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喜悦感。有时我还未起床,他就带着书本和课业来找我了,跟我讲先完成作业,然后就可以打游戏,接着再去找其它事情玩,把一天安排得好好的。
曾测试性地跟他聊天,问他:“平时一个人在家实在是太无聊了对吧,又没人一起玩,连看动画片都没个人陪”以抱怨的口吻。
他应声回复说“就是啊,回到家无聊死了,还不如在学校上课呢!”
由此可见,在放学和放假在家的时间,孩子会因为缺少同频的伙伴和缺乏社交变得压抑,沉迷游戏只是他们主动性选择的一种释放压抑的方式。并且对于游戏,他们其实知道学习才是他们的主业。
在孩子沉迷游戏这件事情上。孩子面对的问题是缺少同伴和社交,而许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学习,而不是解决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才导致了家长与孩子不在同一频道、同一方向上,在这种情况下,越是用力,双方就越难受,导致发生争执与分歧。
03
在孩子离开父母,开始迈向人生第一个社会成长阶段——学校教育时,孩子迫切需要离开父母的襁褓,完成自我成长。但这时候他们的能力和自制力都还没有得到完善,他们需要一个同伴,让他们可以平缓地面对成长的恐惧,在遇到挫折时得到疏解。
这个同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与自己同频。因为只有同频,他们才确认陪伴自己的这个人是安全的。同频的伙伴,也能给他们更好的可以量化的学习行为,让他们镜像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
同频的伙伴是一个人在成长时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父母作为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伙伴,当他们用自己的眼界和客观的目标作为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时,很可能因为孩子的能力和认识不够导致他们的认知缺失,从而引起逃避、甚至反抗。
这就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宁愿和同龄人或者稍微比自己大一点的哥哥姐姐倾诉自己的苦恼,听从他们的建议,而不希望父母对自己指指点点甚至压制的原因。
其背后透露的是,孩子希望成长,希望得到正确的成长。所以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其实都有着想要成长的意愿,并且拥有热情、能够做到坚持的潜质。
当孩子沉迷于游戏时,家长首先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同伴角色参与到他们的成长中。和孩子一起游戏,注意孩子喜欢玩的角色,为什么喜欢?角色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厉害在哪里,在团队中充当的作用是什么,能带来怎样的团队奉献。
只有和孩子同频,家长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
04
玩游戏时,我们最熟悉“躺赢”“大神带带我吧”这类诉求,当游戏大神带我们进行游戏时,我们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并且在游戏中模仿大神的操作,我们从中得到了技能和战略上的提升。
同样,孩子更愿意跟一些优秀的哥哥姐姐一起玩,愿意听他们的话,也是因为“哥哥姐姐”们起到了一个引领和榜样的作用。
家长无法跟孩子沟通、孩子不愿听自己的,很大可能是父母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家长在做榜样时更像是一个孩子。
很多家长虽是成年人,但很多时候也处于孩子模式。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时,喜欢抱怨,选择逃避;很多家长在社交上并不成功;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就停止了要求自己继续学习和成长。这使得许多家长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转而把希望和要求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这种爱的强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定为自私,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成为父母的影子。
在孩子成长的阶段,身边的人就是他学习的对象,当家长缺乏社交能力,对自己也没有成长的要求时,很难把孩子带出社交困境,同时还有可能把这些缺点潜移默化地带给孩子。
所以,对孩子最好的引领其实是一种社交行为。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05
在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沉迷游戏的文章中,评论下的留言,更多的是透露了他们面对挫败的态度,以及他们对游戏潜在的需求:他们无一例外想要在游戏中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想要在游戏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做好本分工作、进行团队配合,然后赢得胜利,获取正向的成就感。
所以玩游戏只是一个行为,沉迷游戏只是一个表现,它本身并不严重,也不是最主要的矛盾。
每个沉迷游戏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在这些孩子身上,往往潜藏着不被家长发现的巨大潜能。
而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教育的本身不是自私的目标强加,也不是过度的压制,而是与孩子同频、成为孩子榜样,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引领,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