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中修行》之【民间清明节那天杀生祭祖对吗?】
行者:普我
2018年4月5日清明节
信女: 师父,民间清明节那天杀生祭祖,对吗?
行者:阿弥陀佛!众生颠倒愚昧,不解“清明”真义。清明是提醒世人,记恩报恩,清正廉明,时春秋战国,有忠臣介子推,割肉救主公,后主公成国君(晋文公),嘉奖众臣,独忘介子推割肉救主之恩。介子推毫无怨言与母隐居山林,后群臣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猛然醒悟,派人追介子推未果,有臣建议放烟火逼介子推出来,火灭后见介子推与母死于柳树下,身后柳树洞中藏介子推临终写的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冷食)。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可见忠臣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并写下血诗的目的是希望晋文公能以介子推而自省,成为一个勤政清明的一代明君。第一句“但愿主公常清明”,是希望晋文公时常保持清正廉明,秉公理政的明君。最后一句“勤政清明复清明”是希望晋文公能够常忆良臣而自省,勤政治国,一直保持,清正廉明,治理朝政,造福百姓,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代明君。
子孙心颠倒,
杀生祭先灵。
前罪业未消,
又造新业因。
子孙不悔悟,
先灵心不宁。
人虽已作古,
年年背业因。
不明清明理,
杀戮不止息。
亡灵难超生,
活人罪不轻。
杀生罪业重,
明者断业因。
从此供素果,
先灵心安宁。
清明喻清明,
事事常清明。
心恒持平等,
六时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