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起,大儿站在我身边,我竟要仰视他几分,其实需我仰视的不只是他的身高。
小学三年级,儿子自己鼓捣一个小时,将一盏坏台灯拆卸开来,修好并重组;六年级,照着一本编程书,编出了小游戏;七年级,自己查资料,编出超市收银程序;八年级,自己摸索着为电脑重装系统,还自信地跟我说:“我要上浙江大学,他们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很牛!”
除了这些可圈可点的事迹,日常生活中儿子也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日午休时间,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手里拿着一个U盘,跟我说:“老师让我下载电视剧《水浒传》哩!老师下载的版本在教室没法播放!”
我惊讶地问:“你会?”
儿子用不屑的目光望望我:“还有我不会的?”
说着,一头钻进书房,二十来分钟的时间,任务搞定。从书房出来时,步履轻松,满脸的自信。
全自动洗衣机显示进水异常,我正要联系售后,儿子打断我:“等等,让我先看看。”
儿子三下五除二,去掉进水管,眯起一只眼往里瞅,又对着地面磕几下,管里掉出一些黑乎乎的污渍,随即果断地对我说:“换根进水管吧!”
下午,我买来管子,安了上去,果真正常了。我高兴地跟儿子说起,儿子竟惊讶地望着我:“你会安那个管子?”那语气倒真像大人看到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儿子不是张扬之人,在动手操作方面哪来的自信?
做伯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人拥有“九大智能”,这些智能的不同组合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但这种差异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倾向性和适宜性的区别。年幼时期,孩子的天性会不受任何外界干扰,自然释放,家长和老师最容易看出孩子哪种智能占上风,此时,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把孩子引入相关领域的高等趣味上来。
还记得儿子刚上小学时,我要让他学习打乒乓球,他特别反感球馆嘈杂的环境,竟愤怒地对我说:“要让我打球,就先震聋我的耳朵吧!”我也只好作罢。可后来不管是学围棋,还是学编程,他却总是欣欣然而往之。
抓住敏感期,把孩子引上正轨。
蒙台梭利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学习的敏感期,敏感期是自然赋予人的一生仅有一次的学习生命力。抓住敏感期,助力孩子完美成长,正是家长的职责。
细想,我正是在发现儿子喜欢自己鼓捣东西时,及时把孩子送入新乡一家编程教育机构,让孩子开始了正规的学习,恐怕这对于儿子的成长是极其有益的。
积极暗示,强化孩子的优点。
心理学家研究表示,通过经常持久的积极暗示,让自信主动的电流与潜意识接通,能帮助孩子树立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识。
我和孩子的爸爸常常对别人说起,儿子动手能力强,爱钻研,有难题,也总爱抛给他去处理。久而久之,儿子也便真的有了较强的动手能力。上初中后,学校评选十佳,儿子就以“动手能力最佳”为话题做了演讲,天知道,全校“书法佳、舞蹈佳、绘画佳……”不计其数,唯有儿子一人是“动手能力最佳”,评选上十佳后,儿子信心大增,对学习也起到了正面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能量,每种能量的燃点各不相同,家长要找到合适的温度,做孩子的点灯人,引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助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