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20170212徐海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190天)
《世上没有不乖儿》摘录:
谁对谁错:是孩子不乖?还是父母有错?
很多时候,孩子的某些行为,即使是父母们认为不合理的行为,其实跟大人一样,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可能是安全感的需求,也可能是生理的需求,或者是宣泄情绪。
所以,我认为没有孩子不乖这回事,也没有行为偏差这回事,有的只是我们不了解真相。我们说孩子不乖或行为偏差,其实是带着权威和偏见。孩子不会说父母不乖,我们也不会说某个大人不乖。
P.E.T.亲子沟通戈登模式的创建者托马斯·戈登博士说,“不乖”是父母的语言,与父母看待孩子的传统方式密切相关。当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期待相违背的时候,父母就会说孩子不乖,这些显然是不对的。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6卷P.51-P.51)
[玫瑰]Booboo微思录:
1、“没有孩子不乖这回事,也没有行为偏差这回事”,这话好厉害,我顶礼膜拜。
2、一个判断,往往是基于一个评价标准得出的。父母对孩子的评判的标准由谁制定的?制定这样的评判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如果这个依据是父母的期望,出发点是父母自己,这是不是有自私的嫌疑呢?
3、关于自私,推荐一本很烧脑又有趣的书《自私的基因》。
有书共读这么说:
《自私的基因》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因为它的思维确实是颠覆式的,而且为很多领域都带来了灵感。数学上,有一种算法叫做“遗传算法”。它就是模仿基因复制的过程,通过模仿自然选择的方式,选择需要的最优解。
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观点是关于两性战争的那部分。
男人和女人,说到底都是人,如果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有自己的考虑,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自私的。
在周四晚读推送的内容下面,一位六十六岁的老人家留言说,这部分内容解开了她一个几十年的结,也就是她爱人的一次出轨。她虽然原谅了他,但心里一直难以释怀。直到看到了这本书从基因的角度解读两性关系。
男性的基因中天生就带着滥交的冲动,这当然不是为出轨找借口,但多了一种思路,怎么说都为两性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增加了途径。
最后,希望有书能够带来更多提供新思路的著作,能够把更多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大部头的作品解构,从而被更多的人消化吸收,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