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自东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朝廷撤销西域都护府以来,西域重新陷入纷乱的境地,十多年来都没有东汉的官吏涉足。
东汉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时任敦煌太守的曹宗,派长史索班率领一千多人驻扎在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车师前王和鄯善王都来投降索班。
可是,仅仅几个月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北匈奴与车师后国联合起来,共同出兵攻打伊吾,杀害了索班,并将他的部属全部消灭。
随后,北匈奴与车师后国联军又打败了车师前国军队,占领了西域北道。
鄯善国的情况危急,鄯善王赶忙派使者向曹宗求救,曹宗因此请求东汉朝廷出兵五千人攻打北匈奴,替索班报仇雪耻,并借此机会再次收复西域。
接到曹宗的紧急奏报后,邓太后召集大臣们在朝堂议事,并特意点明要求班勇出席这次会议。
邓太后为什么要钦点班勇来商议西域的问题呢?
原来,班勇是定远侯、西域都护班超的小儿子,出生于疏勒国,他的母亲疏勒夫人为疏勒国王室家族成员。
班勇从小到大都在西域生活,跟随父亲行走于西域各国,因此不仅掌握了汉语,也学会了西域很多国家的语言。
长大后,班勇不仅很像父亲班超,举手投足之间,也很有班超的风范。
和父兄不同,更难能可贵的是,班勇在周游西域各国时,还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一些见闻纪录下来,积累了很多关于西域的文字。
直到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班超告老还乡,班勇才跟着父亲一起回到京师洛阳。
正是因为班勇身上这么多的西域属性,邓太后叫他来可谓是明智之举。
刚开始,很多大臣都主张关闭玉门关,这样可以把北匈奴与西域叛乱国家对东汉的影响,降到最低,但也意味着就此放弃了西域。
邓太后的内心是主张收复西域的,她听不得这些要求汉军退却的声音,便把目光投给了班勇。
班勇向前施了一礼,然后开始了自己的分析:“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论者以为夺匈奴府藏,断其右臂。遭王莽篡盗,征求无厌,胡夷忿毒,遂以背叛。光武中兴,未遑外事,故匈奴负强,驱率诸国。及至永平,再攻敦煌,河西诸郡,城门昼闭。孝明皇帝深惟庙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远遁,边境得安。及至永元,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鄯善、车师皆怀愤怨,思乐事汉,其路无从。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扞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班勇从汉武帝、王莽、汉光武帝、汉明帝等历代帝王对西域的态度,认为需要介入西域事务,恢复敦煌驻军,但因出兵风险太大、府库空虚,也不能直接进攻北匈奴与西域叛乱国家,谨慎与西域友好国家保持联系就好。
班勇的发言得到了邓太后的赞许,但却激怒了不少大臣,一番脣舌之争即将拉开大幕。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