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一次撒哈拉,难以理解撒哈拉的魅力。
有一位台湾女子,只是在地理杂志上看到撒哈拉的图片,就决定飞越半个地球去到撒哈拉定居。 “不记得哪一年,我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择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三毛
很多冷静理智的世人会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放弃好好的现代城市不住,跑去那个荒凉的不毛之地,不是自讨苦吃,就是精神有问题?
三毛说,撒哈拉这片土地是她的“前世乡愁”,是她“梦里的情人”,三毛挚爱的丈夫,荷西对她的昵称是“我的撒哈拉之心”。
我一直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撒哈拉,会具有这样令人一见钟情的魔力? 直到今年,我终于拥有了一趟摩洛哥之旅,走入撒哈拉沙漠,感觉一切像在梦中,而又是那么真实。
我并不是没有去过沙漠,但是,一进入撒哈拉,那才是心目中真正的沙漠啊! 来到了撒哈拉,我终于知道,为何三毛会死心塌地爱上这片土地:
即使荒无人烟,也美得坦率;
即使静寂无声,也不可方物;
即使无人喝彩,也依然故我。
只有到达撒哈拉,脚丫踩着这片广袤荒芜的大地,眼睛看着一望无际的沙丘,日出时与霞光共红,日落时与夕照如金, 皮肤感受着太阳火热甚至粗暴的触摸,那种令人惊呆又臣服的感觉,就是撒哈拉魔力的万分之一。
撒哈拉太美了。 那是一种自然界纯粹的美,臣服于造物主的美。 没有任何修饰,荒芜到极致的美,却形成了对生命的最好讴歌。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太平洋帕劳,印度洋马尔代夫,大西洋索维拉等等壮丽的海洋日出,但是我觉得,撒哈拉沙漠的日出竟然与海洋日出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在月色星光依然可见的清晨,深一脚浅一脚去“攀爬”一座又一座连绵沙丘,那种“爬”上一步又不得不“退”半步的感觉真是难忘。
无边无际,高低起伏的沙丘呀,就像海洋的波浪一样,只不过海洋的波涛是动态的,这儿的波浪是静止的。海洋的波涛是动感的声音,沙漠的波浪是令人窒息的静止。
撒哈拉的今生,是如今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的前世,在亿万年前,原来是波澜壮阔的海洋。考古学家在这里找到鱼骨骼等海洋生物的遗址,有力证明以前这里是一片海洋。有探险家发现沙漠地下藏着众多海洋生物的遗体,撒哈拉北部还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 我们在沙漠旅行的时候经过一家化石艺术品加工厂,石头里的海螺海藻化石清晰可见。沧海桑田,就在撒哈拉得到神奇的验证。
三毛与荷西成家的城市就在西属撒哈拉的阿雍城。这次造访撒哈拉沙漠后,再看三毛欢快记载沙漠生活之“撒哈拉的故事”,以及荷西意外离世后她写下低沉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不胜唏嘘。没有满满的爱与深情的回忆,是不可能写出如此真切动人文字的,为何竟然会有人质疑荷西是子虚乌有之人?如果可以选择,我相信三毛一定会选择与她的至爱在撒哈拉共度一生,而决不是如某些世人所揣测为了成名而臆造这个撒哈拉的爱情传奇。
在网络上曾听过三毛的一个采访录音,她是讲着那种听来清甜甚至带些嗲嗲的台湾国语,很有点林志玲式的那种味道。但是听得出来,她是那种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女子,不遮掩装饰,也不故弄玄虚。如果用自然界的风景来比喻,果然就像美得率真的撒哈拉,无边沙丘爱流去哪里就哪里,从不因旁人的眼神或评论而改道易辙。
在沙漠酒店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拿着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坐在酒店泳池边的椅子上静静看着三毛与荷西那些栩栩如生的沙漠故事。刚沉醉于中,忽然间一阵大风刮来,天上半弯的月亮就不见了,整个天空变得漆黑,呜呜的风声夹着沙沙的声音,难道是沙漠下雨了?我抬起头的那一瞬间,猛然觉得眼睛里都是沙子了,原来下的是沙雨啊!准确的说法应该说是沙尘暴。赶紧拿起书跑进房间,马上关门,与外面乌黑一片、沙尘呼啸的世界隔绝开来。可是忍不住好奇,想打开门再瞧瞧,却被外面狂风暴沙吓得却步。撒哈拉就这个黑夜淋漓尽致地体现它的无穷威力。我却突然想起了刚才的阅读,犹如与三毛这位爱旅行爱沙漠的性情女子在隔空对话。难道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让我在这个沙漠之夜更切身体验撒哈拉么?
于是,我打开台灯,回忆书中撒哈拉的各个故事,写下了这首小小的诗歌。
撒哈拉:沙漠与海洋的爱情
她的前世是沙漠,热情似火爱自由
他的前世是海洋,波澜壮阔用情深
今生的她与他
是撒哈拉沙漠与大西洋的爱情诗
她与他在沙漠“白手成家”
当“素人渔夫”, 遇见“哭泣的骆驼”......
只是,他先回到了他的海洋前世
如果可以
她宁愿以前世的沙漠
换回与他的终身厮守
只是,没有如果
幸好,还有记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记得当年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醒不知身是客
再见于 沙漠与海洋
约定的天堂
撒哈拉
--纪念三毛与荷西的撒哈拉爱情
只追逐滚滚红尘中的名与利,难道可以与找到真爱另一半,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相提并论吗?撒哈拉的三毛,是爱自由真性情的象征,与率性美的撒哈拉沙漠一起,留在同样爱自由真性情的我们心中,历经沧海桑田,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