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节,也是自己生日。感谢发来祝福的亲人和朋友。特别是儿子视频中送了祝福,唱了生日歌,第一次听到儿子的生日问候,心里很感动。无论是独在异乡还是近在咫尺,无论是被阳光鲜花包裹还是被失意低沉笼罩,无论在薄雾清晨还是日暮黄昏,亲人的一句问候总能带来无尽的动力。无论父母、妻儿、朋友、同事,没有人有义务永远念着你,关注你,关心你。感恩记得自己生日的人。
增长一岁就要有一岁的进步。回望已逝的岁月,常年忙忙碌碌,常年一人在外,磨平了棱角,耗费了激情,退后了发髻,疏远了亲朋,脱节了社会,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收获了什么?到底应该怎样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想来想去,关键的问题在于两个字,平衡。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我们消灭不了矛盾,很多时候只能尽可能平衡。比如训练和安全,具有同一性,也有斗争性,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制约。比如工作和家庭,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忙工作没时间照顾家庭,照顾家庭没时间忙工作。即使国家层面,国防和经济,东部和西部,城镇和农村,也都需要平衡,协调,统筹。具体到某一件事上,比如阅读,是读哲学类,历史,经济,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书,也都需要,平衡。如何平衡将决定人生的质量。
网上有句话,听了许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道理往往都是矛盾的,有一个道理,必然有一个完全相反的另一个道理。比如,有人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有人讲,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有人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又有人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人讲老实人不吃亏,又有人讲老实人总吃亏,等等。有人讲,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又有人讲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还有些道理本身,就很矛盾,充满了阴阳之道。比如,吃亏是福,有舍才有得,以退为进,先苦后甜,等等。生活中为什么吵架,因为观点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观点,因为每个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如何在这些矛盾的道理面前,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对我们的考验。或者说在头脑里并行不悖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又能做出高效正确的抉择,是人生的大智慧。
渐渐的,我发现,是与非,对与错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和明确了。比如,小孩生病之后,吃药好的快,但吃药本身,也有危害,那到底吃不吃药?什么时候吃药?比如,有的人建议转业,有的人建议再等一等,那到底转不转,如何抉择?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们,往往期待参考答案,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很难讲成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很难讲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只能尽可能的去平衡。如何平衡,是驾驭人生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