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几年,泰州老高桥附近的南门老街还没有拆除,老董在这儿的小门面卖旧书。一次,从老董处买到一批线装书,其中就有一套《瓯香馆集》,可惜仅有前三卷,缺第四卷。该书封面有泰州清末民初画家朱仲宣的题签,首页有他的钤印。因为有朱仲宣的题签钤印,所以收藏了这套残本。《瓯香馆集》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画家恽南田,该书由道光年间有名的藏书家蒋光煦辑刻,汇集了恽南田的绘画理论和创作思想,我买到的是清光绪七年据别下斋重刊本。这套残本赏玩不久,就收之书柜。半年后,泰州东大街贩书的老李进了一批线装书,让我第一时间去他家挑选,好书不少,在其中,居然让我看到一本《瓯香馆集》,为第四卷,首页也有朱仲宣的钤印。时隔半年,《瓯香馆集》居然配全,让我油然而起众里寻他之后的感觉。朱仲宣的藏书何以流出两处,并且相隔半年,这已无从考证,但该套《瓯香馆集》能残本成全,冥冥中感慨收藏的缘分。
有些线装残本,也许要等待多年,才能配全,有些线装残本,也许永不能配全,但只要有版本价值或是欣赏价值,还是应该给以收藏。过去的藏书家,也有收藏残本的,清中叶的藏书大家黄丕烈就曾说过:“余生平喜购书,于片纸只字皆为之收藏,非好奇也,盖惜字耳。往谓古人慧命全在文字,如遇不全本而弃之,从此无完日矣。”不过,他收藏的残本,大多是宋元珍本。当代藏书家黄裳也收藏残本,他的“来燕书跋”中介绍的《苏文忠公集》就是残本,不过该残本为明初刻本,实为珍贵。与这些藏书家不同,我在旧书市场上买的古籍残本,均为清以来的刻本,在国图书目中,归于普通古籍一类。购买这些残本,价格不贵。
我曾低价购买一套《说文字通》,该书为道光十八年刻本,作者是吴县人高翔麟。全书有十四卷,我买的只有前八卷,虽为残本,但我格外喜爱。这套书刊刻特别精美,手写上板,精刻精印,纸白墨黑,赏心悦目。由于当时手写刻书费工,造价高,一般书不会采用,只是讲究的书,才采用手写上板,而且纸墨工料精善。因为喜爱,我特意从残本中抽出一页,请师傅装裱挂在我的书房前墙壁上时时赏玩。
当然,也有一套颇具价值的残本从我手中流失。就在东大街的老李家,当时配全了《瓯香馆集》,却放弃了另一套扬州诗局本的《全唐诗》。这套《全唐诗》一共900卷,由清代曹寅于康熙四十六年刻成,由于写刻精美,校刊严谨,一直为藏书者爱。当时在老李处看到有二十多本光景,因为是残本,而且考虑缺本很多,要配齐基本没有可能,所以在一念之间给予放弃,然而,每每想起这套残本的精美墨色,手写刻风,就起不舍之意,后向书贩老李问这套残本,已被他卖给其他书友。这套书虽不为我所得,但那位书友应该也是识宝人,由其藏之,也无所谓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