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足坛一直有一个争论,那就是到底是外教好还是本土教练好。而就近十年的舆论环境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还是外教好。而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我们中国足球的水平不够高,所以本土教练就很容易被贴上落后的标签。所以在十年前中超金元模式开启之后,我们俱乐部有了钱,第一时间都是去请大牌教练,甚至是欧洲冠军教练团队。就是希望这些先进的教练团队,能够把先进的技战术理念带来帮助中国足球成长。
而且这些年我们的球迷也是对外教有着天然的信任感,所以我们的俱乐部如果请外教,大家都会觉得俱乐部有追求,对新赛季有期待。但是如果球队请的本土教练,那么球迷就觉得完了,这俱乐部今年是要保级了。甚至球迷们愿意看到外教带不好,再请本土球员救火,也不太愿意球队直接请本土教练、也就是说我们的本土教练只能做脏活累活,费力不讨好。因为降级了主教练还是首当其冲的负责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球迷也会陷入矛盾。因为我们会发现,十年间我们请来的大牌外援无数,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而取得成功的一些外教也基本上就是靠外援打天下。就是说他们找到了可靠的外援,外教让所有的球员以外援为中轴线踢,最后取得胜利。而我们的中国球员也彻底被边缘化。到后来就是没看到先进的技战术,我们的本土球员倒是越来越差了。所以当一些外教在中超带队还行,一旦进入国字号执教,立马原形毕露。比如带广州恒大拿下亚冠的里皮,到了国家队带队主场拿不下印度和巴勒斯坦,客场也赢不了菲律宾,让人唏嘘不已。
所以我们也会反思,为什么有些外教在海外这么成功,却很难在中国取得成功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外教没有真正地了解中国足球,甚至了解中国文化。因为中西方的文化是几乎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也迥然不同,所以如果一个外教总是抱着西方的一套,在中超就带不好,因为在中超,球员不会主动找你说问题,都是等着你来问,你不来问,那大家就憋着,憋久了,就会爆发危机。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差异,所以很多先进的理念需要消耗和改进之后才能在中国足球落地,如果直接搬过来,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这就是外教带队的难处。
那本土教练是不是可以翻身了呢?目前为数不多的中超几个本土教练带队成绩都不错,而且李铁还成功晋升成为国家队的主帅。因为大牌教练的到来,这些年我们的本土教练和大牌外教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念,而且他们也是足够的努力。再加上他们本身与中国球员没有文化上的隔阂,所以他们能够做到把自己的理念快速地贯彻到球队。于是我们看到了,像李铁、李霄鹏、王宝山、谢峰等等他们的成功。很多媒体也预测本土教练的春天来了。
不过本土教练也有本土教练的问题,那就是对于俱乐部领导或者上层的要求容易妥协,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要求。所以被干预多了,就容易走偏,最后走向失败。而这样的例子在国字号比较多,尤其是年轻的国字号,基本上都是本土教练执教。所以如果有些什么新的想法,也是年轻的国字号去实践,比如曾经的国奥打中甲,国青打中乙。看似增加了球员的比赛经验,但其实首先是对手不认真,因为不涉及到积分,而我们球员因为无法带领俱乐部打比赛收入减少,所以也兴致不高,到最后锻炼的价值就大大减少了。不过我们的教练还是会去做,而且即便是知道这样可能效果不大。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碰到比较会坚持自我的个性外教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不会因为额外的要求和安排去妥协,他们有自己的计划,也只愿意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比如足协本来制定计划,想要U22国足打中甲,但是U22主帅扬戈维奇却对这个安排不太满意,他在接受《东方体育日报》采访时直接回怼说:“如果U22国足不能保证全主力出战,那么宁愿不参加中甲联赛。”对此媒体该媒体认为,“国字号”球队参与联赛对联赛的影响显而易见,目前很多球员已经在各自俱乐部打上主力或者是主力替补,如果能得到出场机会,锻炼价值要超过代表U22国足打中甲,所以中国足协对于他们留在原俱乐部参赛也表示支持。但这样的做法同时也很容易造成在俱乐部得不到出场机会的球员到国足却打主力的情况,所以主帅扬科维奇已经明确表示,如果U22国足不能全主力出战,则宁愿不参加中甲联赛。
其实很容易理解,扬戈维奇如果带的都是U22国足的替补打比赛,一个赛季下来,要踢大赛了,结果主力回来,阵容又要重新调整,完全打乱,这个意义就不大了,甚至还增加了不少麻烦。如果想要这个有意义,那么就要让主力都上,这样锻炼才有价值。然而俱乐部会愿意吗?所以这个难题又抛回给了足协,让足协去重新思考。
你认为最终扬戈维奇会妥协带球队打中甲吗?你觉得这样的意义有多大呢?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