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内容是《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第十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第三节内容:如何与学生交流。
大学校园学习理论知识,终究是在止步于考试,全然没有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也没有考虑有什么用。
离开校园大门之后,理论的内容基本上束之高阁,在实践的浪潮中起起伏伏,不断想到底是为什么?其实每天都有为什么会发生,都在懵懵懂懂中不断摸索。
从今年7月开始,不断接触教育类书籍,发现很多有用的内容,开始搜罗相关书籍。理论知识还是不够多,高度不够,学习这些内容,并且结合理论指导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正常的人心是怎么想的,更多的是理解孩子们的原始想法,想通了解决事情的途径就多了。
恰逢读到这部分,也做一些简单的思考:
与学生的交流一直是自己不擅长的,才没有申请去做班主任,即便如此,作为教师也是服务角色同样需要和同学们交流,课堂气氛是一个气场,氛围的营造,老师作为导师或者教练员的身份,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责任。
鼓励学生发问
波利亚: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需要唤醒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灵魂。所以多数时候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解题思路的突破,抽象概括的核心素养在课堂生根;计算环节的优化,是数学运算和思维表达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在提问中升华。
课堂提问复习环节强化学过内容,温故而知新;解题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路,有时候是提醒同学们专注学习,适当地停顿,缓解一下进程。
提问技能的四个关键词:
设计、含蓄、等待和开明。
单独提问还是集体提问需要设计;问题的语言表达方式需要设计;提问的脚手架台阶需要设计……发人深省的提问,像是一枚石子落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水花取决于石子投掷的方向、力量和石子的形状。
等待是我最想表达提升空间的词语,进入高三以来,很多老师都是提前五分钟上课,三分钟的延迟,遇见大课间20分钟时间的话,尤其是领导能匀出半节课的时间,为了教学任务,也许是为了多和同学们共处一会儿,多一些思想的共鸣和智慧的启迪。提问环节的预期答案,和需要等待结果出现的时间都是在训练教师的成长。平面向量线性运算那节课靳同学的展示过程,我没有及时总结,等来了学生自发的鼓掌,班级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谢。
师生板书
需要反思的地方就是混乱的草稿纸。黑板上板书有条件的时候提前把关键部分准备好,展示投影出来。有部分同学的做题过程也是混乱,表现就是多道题目集中分布在一起,悬而未解的题目不了了之。接下来的这两周准备落实演算环节的整齐程度。
大学期间教我们数学分析的马昌秀老师跟我们提起来过课堂板书,对于思维动态发展的进步过程,我特别认同她的观点,且在自己的课堂中贯彻这个方法。所以黑板上展示思考的过程,每节课都能完整展示一道题。即便如此,学生提交作业中单调性总是用箭头代替了文字语言说明,图省事的情况时有发生。
非语言交流
肢体语言也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面部表情也是在释放信号,有时候目光的对视,也是一种交流,会心一笑的眼神交流。及时提醒跑神儿的目光,善意地提醒且不影响集体的进程。
和学生交流在多种场合融合贯通。课堂活动环节是我们的主阵地,守得住有效的这课堂,精心设计才会有高效率。每节课上成精品课的目标要求,课前准备各个环节的交流,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做个有情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