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西藏史系列——通俗西藏史《吐蕃王朝》卷
藏地杂谈系列——心爱的姑娘是个美丽的木头碗、
西藏的神话和神话时代的西藏系列——天上掉下个赞普来!、止贡赞普谋杀案、屌丝的逆袭、返老还童的赞普
帝国斜阳——赤祖德赞的反照
长庆会盟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4月,吐蕃派遣尚绮力陀思出使唐朝。他带来了赤祖德赞的亲笔书信,表达了吐蕃会盟的期望。唐朝也是再没有余力再和吐蕃纠缠下去,两国一拍即合。
在两国朝臣多次协商之后,双方在会盟条款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会盟正式进入具体操作阶段。
为了表示对于会盟的重视,在达成初步谅解后。吐蕃派遣了汉文史书记(相当于礼部尚书)论讷罗入唐,继续商讨具体会盟细节。这位吐蕃的礼部尚书是带着赞普及钵阐布、尚绮心儿等所定的盟书前往长安的。盟书经过唐朝认可后,即将在会盟大典上公布于众。
公元821年十月十日,唐蕃双方首先在长安西郊举行了会盟大典。唐朝列席这一盛典的官员以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为首,尚书右仆射韩皋、御史中丞牛僧孺、吏部尚书李绛、兵部尚书萧免、户部尚书杨于陵、礼部尚书韦绶、太常卿赵宗儒、司农卿裴武、京兆尹柳公绰、右金吾将军郭鏦等参与会盟。从这份从唐朝出席大典的官员名录可以看出唐朝对其的重视程度,朝中有头有脸的巨头几乎一个不缺。
双方首席会盟大臣分别登台宣读了盟书,唐朝盟书上说:“中夏见管,维唐是君。西裔一方,大蕃为主。自今而后,屏去兵革,宿忿旧恶,廓焉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结援,边堠撤警,戍烽韬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亭障瓯脱,绝其交侵。 襟带要害,谨守如故,彼无此诈,此无彼虞。 ……”
吐蕃盟书则说:“蕃、汉两邦,各守见管本界,彼此不得征,不得讨,不得相为寇仇,不得侵谋境上。若有所疑,或要捉生问事,便给衣粮放还”。
从这两份盟书上可以看出,唐朝的盟书并未提及双方边界划分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再坚持之前,必须归还安乐、秦、原三州的立场。
反倒是吐蕃的盟书中,明确书写了双方各守边界,保持现有边境稳定的话语。这可以说是唐朝在边境问题上有所让步,推动了会盟的进程。双方参与会盟的官员均在盟书背后具名,以示盟书的有效性。
次年,也就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唐朝任命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为会盟使,以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刘师老为副,同吐蕃使者论讷罗一起入蕃,举行吐蕃方面的会盟大典。
4月24日,唐使到达拉萨,赤祖德赞亲自接见了唐朝使节。在接见过程中,唐蕃会盟的主要推动者钵阐布一直陪伴在赤祖德赞左右。在这次接见中,赤祖德赞要求尽快在拉萨修建一座会盟坛,以示会盟大典的隆重。
5月6日,在拉萨会盟坛上,举行盛大的会盟大典。
吐蕃参加会盟的官员,以同平章事沙门钵阐布贝吉云丹为首。天下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尚绮心儿、宰相同平章事论结绮多斯、宰相同平章事论结赞叵热、宰相同平章事尚绮立赞窟宁悉当、宰相同平章事尚绮立热贪通、宰相同平章事论颊藏如弓悉恭、曩论琛尚颊热窟宁赞、纰论伽罗笃波属庐论赞热土公、悉南纰波琛尚旦热悉诺币、岸奔盍苏户属劫罗末论矩立藏名摩、给事中勃阑伽论悉诺热合乾、资悉波折逋额论悉诺合乾窟、纰论没庐尚劫楼勃藏他谱赞、刑部尚书明论结研历赞。以上,这十五位官员的名字和官职都镌刻在《唐蕃会盟碑》上,可以确定是参与了这次会盟大典。
还有两人的名字,在碑文上已经弥漫不清,无法知道具体是谁。但即便是从现有的官员名单也能看出,为了这次会盟,吐蕃朝中重量级的人物也几乎倾巢而出。
正因为在场的均为吐蕃朝中重臣,所以,会盟坛周围吐蕃士兵盔明甲亮,戒备森严。钵阐布贝吉云丹独自一人登上会盟坛,当众宣读会盟盟书,吐蕃朝中其他重臣均在坛下聆听。
就在此时,一个据说是信仰苯教的士兵,突然挥刀冲向会盟坛,想要刺杀贝吉云丹。幸好台下的卫士,反应迅速将其砍倒。
这一突发事件,并没有影响会盟大典的进程,唐蕃会盟顺利举行完成。大典完成后,双方的盟书再次由唐蕃大臣亲自具名,以示盟书的有效性。
但在拉萨举行的会盟仪式中,其实有几点颇为耐人寻味。
首先,参与会盟的钵阐布只有贝吉云丹一人,之前位列第一的娘•定埃增,不知何故没有参与会盟。
我可以确定公元822年,娘•定埃增依然健在,那么他去哪儿了呢?
其次,官员排名中贝吉云丹位列第一,而且作为会盟的倡导者,由他独自登台宣读盟书,其他人只能在台下聆听。
这当然是无上的荣耀,但不知道贝吉云丹是否感觉到了孤臣的冷寂。第三,从这个意图谋刺的士兵身上,是否可以感觉到朝中反对势力和苯教合流的倾向。
这种暗暗汇集的反对浪潮,又会对吐蕃的政体带来怎样的冲击呢?!
公元823年(唐长庆三年)2月14日,唐蕃会盟碑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这方石碑历经千年雨雪保存至今。
“长庆会盟”是唐蕃两国间八次会盟中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
它基本结束了两国间,自公元638年松州之战后,至公元822年间,接近两百年的纷争。这两百年间,唐蕃边境冲突达一百九十余次,万人以上的大战数十次。连绵不绝的战事,让两国无数青壮倒在了嗜血的战场上。
虽然之后,边境上依旧不时存在摩擦,但和平终于成为了两国之间的主旋律。
和平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是民众期盼的福泽。“长庆会盟”的举行,
符合了两国人民对于和平的迫切期望,符合两国的国情和利益。也因此,它才能被两国人民长久保存在记忆中。
它也成为了唐蕃关系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成为汉藏两族人民友好的象征。
几十年后,两国边境线上,人民安居、牛羊被野,再无颠沛流离之苦。这些历经苦难的边民们,终于在和平的阳光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故事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吧!
上一节钵阐布的施政之道
下一节维州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