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剧情渐进引发的观众讨论之外,剧中女性人物的穿搭也备受关注。
由海清饰演的角色职场女性“董文洁”在剧中的穿搭就被一众营销号“深扒”,从“董文洁”日常服饰的品牌到每一个包的价格,由此来猜测剧中家庭的收入。
其实不止《小欢喜》,现如今只要是比较火的都市剧,你总能在网上看见有关这部剧中主角穿搭的热门文章。
这种现象似乎在韩流文化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出现了,但和那时有所不同的是,那个时代的编辑们主要是从“韩系”穿搭内核的角度出发来撰写文案,但现在大部分编辑却在“深扒”品牌,似乎一个包都能成为阶级象征。
这个时代,服饰的品牌已然变成了人物身份的代表,穿搭不是关键,品牌才是内核······ 而这种影视剧中观念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射了现实。 所以,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影视剧中的消费主义“陷阱”。
“你消费了什么,代表了你是谁”
这就是许多都市剧传递给大众的一种错觉,特别是在那些粗制滥造的国产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树立太过单一刻板,现代都市女性在荧幕上被塑造成了穿戴名牌名表、成天只会忧愁爱情的存在。
所以,陈可这个角色间接使许多女性观众产生了一种失落感,明明是处在同一阶层,她却消费着普通大众消费不起的“奢侈品”,难道普通职场女性“配不上”这些奢侈品吗? 用外在资本来表现内在能力,便是国产影视剧的一大败笔。 这同时也是消费主义的一大陷阱,不首先界定基本的消费层级,却直接用“配不配”劝说普通人消费不在同一层级上的“奢侈品”。 这也间接促成了“什么阶层消费什么”过渡到“用消费证明阶层”,大众逐渐陷入消费主义的“漩涡”当中······
“用消费定义幸福感”
“找到大众的欲望、恐惧和焦虑将这种欲望与恐惧投射在要销售的商品身上,然后以语言或符号的象征构建起一座桥梁消费者穿过这座桥梁,便能将事实转化为补偿性的迷梦,做了这个梦,消费者便产生幻觉,以为一旦购买了此商品便能美梦成真。”
赫胥黎
准确来说,一定意义上,影视作品就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它常常在无意中向大众传达了一个信息——人们想要追求快乐,就必须要消费。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电影女主角生活不顺的时候,她们经常会做出大吃一顿或者疯狂shopping的行为(参考电影《杜拉拉升职记》)。
想想我们现在的消费文化是不是就是这样,我们买的不是食品,而是健康的安慰;我们买的不是汽车,是经销商给我们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社会地位的幻想;我们买的不是书,而是一种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知识的错觉。
“投射现实”
当然,当前还是有许多影视作品对如今消费主义横行的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思。 早在十三年前,《最爱女人购物狂》就利用戏剧化方式,把这种病态的“消费主义”在电影里放大到一个人物身上。
张柏芝饰演的女护士方芳芳就是一个典型的超级“购物狂”,她是一个被遗弃在高级商场里的孤儿,也因为这样悲惨的身世,她把自己所有爱与被爱的需求投掷在了购物这件事上。
方芳芳虽然是一个被戏剧化的人物,但在某种程度上,她也反映出了这个时代“购物狂”产生的原因——缺乏幸福感,利用消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21世纪,消费成了新的信仰和宗教,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世界会怎样,但我们需要看到,这样的时代终将过去,我们如此沉迷的消费,不过是人类社会在这个阶段的运转模式。 或许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美好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我是言失,一个不正经的影评人。
想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言失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