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联,即上下联出处为不同的诗文,大多作者不同,而且很多非同一朝代。但是却天然巧成,非常有趣!
上联:侧身天地更怀古
下联:独立苍茫自咏诗
“侧身天地更怀古”和“独立苍茫自咏诗”都出自唐朝诗圣杜甫的诗句。
一、“侧身天地更怀古”出自唐朝诗圣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中的诗句: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二、“独立苍茫自咏诗”出自唐朝诗圣杜甫《乐游园歌》中的诗句: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乐游园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长安创作的诗篇。全诗由筵饮游赏的生活琐事,联系到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由个人身世之慨发展到时世之叹,气势磅礴,包孕深远,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杜甫在长安之时。题下原有自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晦日指正月晦日,是唐代一个节日——中和节。
附:
1、《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全文及释义
【唐】杜甫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释义】
严郑公,即严武。公元七六三年,严武封郑国公,故称严郑公。
"常苦"二句是说打算回去后修补栏槛。杜甫在成都草堂曾设置水槛,所谓"新添水槛供垂钓",其目的在于防护沙岸崩塌,损坏药栏。此时一年多没回去,恐怕药栏也要陡从江槛一道儿落进水里了。此诗前四句都是预拟整理草堂之事。
"新松"二句言回草堂后还要清理一切花木。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这两句斩钉截铁的话也流露了杜甫那种善恶分明、爱憎分明的思想和性格,富有教育意义。如果以为杜甫只是对"新松""恶竹"而发,那是很不够的。《齐民要术》:"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所谓恶竹,当指此类。
"生理"二句自诉穷老,希望朋友照顾,是寄诗本意。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紫金丹,烧炼的丹药。这句是说怕只有神药仙丹才能挽救我的衰老呢。
"三年"二句申明上文。公元七六二年七月杜甫与严武分别后,漂泊梓州、阆州,至是,前后搭三年。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前闻其语,今身经其事,故曰信有。古乐府有《行路难》曲。
2、《乐游园歌 》全文及赏析
【唐】杜甫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昳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赏析】
这首诗,题下有自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乐游园即乐游原,在长安东南郊,汉宣帝所建,其地高广,四望宽敞。唐代,士女们每于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来此登高赏玩,为京都游赏胜地。
晦日,每月的最后一天,这里指正月晦日。本诗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献赋以前,此时诗人正在长安,生活困顿,因此贺兰杨长史请他参加筵饮,他乘醉写下《乐游园歌》,抒发自己郁积胸中的无穷感慨。
诗的前段十二句,押上声养韵,叙述乐游园筵宴以及园内外景物。题是《乐游园歌》,诗以“乐游古园”发端,顺理成章。“崒森爽”,古园里的千年乔木森列参天,疏落肃爽。崒,本指山高峻之状,这里指树木高耸。“烟绵”,烟雾笼罩。芳草萋萋,烟雾濛濛,指碧草地广,这两句写园中近景。“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公子,即张长史;筵席正设在地势最高的乐游原上,因而饮宴之间,可以远望地平如掌的秦川。这两句在记叙张长史置酒古园的同时,兼带描写远景。“长生木瓢”两句,是说酒筵上主人用长生木的酒瓢招待客人,以示真诚直率;宴后,主人调习鞍马,让客人骑马尽情游赏。以上六句,首叙杨长史的“园宴”。乐游园地势较高,人们一边喝酒,一边就能看到远处的胜景,骑马遍游古园,更可俯视秦川,附近的芙蓉园、曲江,尽收眼底,所以,“青春波浪”六句,描写望中所见乐游园外的景象。芙蓉园、曲江也是长安东南郊的游赏胜地,开元时代,玄宗筑夹城,自大明宫直达其地。芙蓉园内有池,名芙蓉池,春光明媚,池水荡漾,因此说:“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形容唐玄宗出宫,仪仗队伍在夹城里行进,鼓吹声响,如白日雷霆。“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描写玄宗游幸曲江。
阊阖,天门,这里指曲江宫殿门,詄荡荡,形容阔大。
玄宗以及从游的贵族们搭起豪华的幕帐,挂上银榜,遍布于曲江头。“拂水”、“缘云”二句,分别写歌舞盛况,舞袖急翻,低回拂水;歌声清亮,缘云直上。
天宝中期,杨氏姐妹受到玄宗宠爱,常常随从游幸,过着奢华、荒淫的生活,杜甫对这种现象很不满。本诗描写诗人自乐游园高处俯视,看到玄宗游幸曲江、芙蓉园的景况,诗句写得很浑含,并没有点明玄宗和诸杨,但字里行间中其义自见,所以,浦起龙评这首诗,说:“青春六句,一气读。虽纪游,实感事也。是时诸杨专宠,宫禁荡轶,舆马填塞,幄幕云布,读此如目击矣。”(《读杜心解》)本诗前段从乐游古园写到曲江、芙蓉园,从景色写到时事,不仅拓宽了景物描写的范围,而且将诗笔从自然景物拓展到社会生活的范畴,这就为下段抒写感慨,作了铺垫。
诗的后段八句,借酒遣怀,先叹年老,再慨不遇,从身世之感写到时世之悲,扣题上的“醉中作”。面对玄宗及贵族们歌舞欢乐、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感慨政治黑暗,社会混乱,自己生活贫困,年已老大,唱出了“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的悲歌。
未醉而先悲,不如借醉排遣,“百罚深杯亦不辞”句,深刻地表现了这种心理状态。上四句,悲叹迟幕,下面进而悲叹怀才不遇的遭遇。“圣朝亦知贱士丑”,贱士,杜甫自称,诗句化用《论语》“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的语意,是说值此圣明之朝而长久贫贱,可见我丑陋无才,深自惭耻。语含讽刺和怀才而未得重用的悲愤。“一物自荷皇天慈”,幸而蒙荷皇天的恩泽,可以借杯中之物以消失意之愁。一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且进杯中物”,本诗后段四联,联联写酒,与题注“醉中作”相呼应。篇末回应前段园筵,“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杨长史宴罢,诸公醉醺醺地骑马离开乐游园,只有诗人思绪翻腾,感慨万千,立在园中,面对苍茫的暮色,咏出了这首诗。全诗“感慨系之”,包含着多层次的感慨,有时不我与、年华已逝的悲叹,有久处贫贱、怀才不遇的愤慨,也有时世浊乱的忧虑,因此刘辰翁读到这首诗的结尾时,说:“每诵此结不自堪。”(《须溪评点选注杜工部集》)所评极为肯綮。
诗人的艺术想象是循着“当筵有感”的思路发展、生发开来的,整篇诗思由“园宴园景”和“借酒遣怀”两部分组合而成,符合即景生情的艺术构思的规律,加以景物描写和情感表现的层次感非常强烈,诗意的分段和诗韵的转换配合默契,从而构成本诗艺术结构齐整和层进的显明特征。全诗由筵饮游赏的生活琐事,联系到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由个人身世之慨发展到时世之叹,气势磅礴,包孕深远。
备注:
1)图片来自网络,有异必删;
2)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