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回顾】:
1.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
2.为孩子提供发展和实践“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3.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
4.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5.记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
6.和孩子一起就需要做的家务以及做家务的计划作头脑风暴。
7.要避免娇纵,以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8.教给孩子并实践“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9.教给孩子并实践“矫正错误的三个R ”。
10.一定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问题回答】:
1.“赢得”孩子和“赢了”孩子的区别:“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一份力量。“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赢得”孩子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2.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不是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理解他的感受,这时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更好。(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3.友善、关心、尊重是必须具备的重要态度,才能有效进行正面管教。
4.成为一个“社会人”的意思是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应对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
5.引导所有行为的首要目的是归属。即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6.因为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
7.行为不当的孩子以其不当行为想告诉我们的是:“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我只是想有所归属。”)
8.如果我们牢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我们的行为或许不会那么生气沮丧,甚至是惩罚。孩子有了被理解的感觉,或许为合作打下了基础。
9.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真正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因此第一步是教导孩子依靠自己。
10.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11.因为羞辱与“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驰,因此羞辱在正面管教中没有立足之地。
12.错误的目的是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好,而不是来惩罚的。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13.勇于不完美很重要,是因为这样我们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14.,因为这是给孩子做承担责任的榜样,他们从而也会学着承担责任。
15.矫正错误的三个 R:承认(Recognize)、和好(Reconcile)、解决(Resolve)。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向你道歉。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16.爱是开启所有心灵大门的钥匙。当大人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他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大人的不良行为(由于知识和技巧的缺乏)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