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苓桂枣甘汤
本方与昨天的苓桂术甘汤,看是相似,但是治疗上大有不同。 苓桂枣甘汤是是由桂枝甘草汤加大枣和大量茯苓,并增加桂枝用量而成。 方中没有白术,可见是胃无停饮或少停饮,所以不治心下痞硬和眩冒;加了大枣,就是擅治腹挛急;增大茯苓的用量,则擅治悸烦;增大桂枝用量,则加重治冲气。 可见本方的适应证是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 本条也是原有里饮,误用发汗治疗,里饮被激,伴强烈的气上冲,类似奔豚发作,脐下悸是欲发奔豚的征兆。这个时候就宜用苓桂枣甘汤治疗。 从中可知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 辨证要点就是外寒内饮呈现心下悸、腹挛急、气上冲者。
2021、12、31茯苓甘草汤,也是桂枝甘草汤变方,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而成。 茯苓伍生姜治呕及心悸,合桂枝、甘草则治表不解里有水气之证,症见呕而小便不利、心下悸者。 太阳伤寒证,里有停水,治疗用发汗解表而表不解,呈外寒里饮证,对于这种证,若脉浮数,小便不利而渴者,用五苓散主之:若不渴而呕者,用茯苓甘草汤主之。 这个水停心下,就会常出现心悸,因此本条所说厥而心下悸,是因水饮逆迫心下所致。治疗应先用茯苓甘草汤来治水,水去则厥自然而愈。如果不先治水饮而只是治厥,不但厥治疗无效,而且造成水浸渍于胃,胃内水饮过多而形成下利之症。 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本方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呕逆者。常见于失眠而心悸者。对神经官能症出现本方证,增量茯苓加生龙牡有良效
2022、1、1茯苓泽泻汤 本方是由茯苓甘草汤加倍茯苓用量,又加泽泻、白术而成。也就是五苓散,去猪苓利水、止渴治其标,又用白术、甘草、生姜温药健胃治其本,胃气恢复则不再停水,使本方大大加强了逐饮利尿的作用,故本方在解表(用桂枝、生姜)的同时大力利水(苓、泽、术),其适应证是胃虚有留饮、呕吐、渴欲饮水而小便不利者。渴欲饮水,不但为饮停,而还因饮停化热,泽泻清热利饮,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而呕吐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约略之词。简而言之,胃反为发作性呕吐,有一日发作者,亦有数日发作者,大都由于胃的消化功能差,停食或停水所致。常见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等病。本条所述偏于停水,水停不消,积至相当程度必吐。因呕吐多,全身组织缺少水的营养,故感到口渴,也是本方证的特点。如胃有停饮,不吐但痛,见渴欲饮水者,用本方亦有验。胃反,是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胃反病,如见呕吐而渴欲饮水者,可用茯苓泽泻汤治疗。本条论治胃反,较猪苓散证为重,为外邪内饮证而胃气更加虚衰者。
2022、1、2
苓桂五味甘草汤
本方也是桂枝甘草汤变化而成。茯苓加强利尿逐饮,五味子治咳逆上气,两味加于桂枝甘草汤中,治疗桂枝甘草汤证见咳逆上气者。本方记载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2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本条是承继“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一条而说的。是说服下小青龙汤后,原有的症状没有了。多唾、口燥,是服小青龙汤使寒饮欲解的证验。但支饮重证多不是一击即退,今寸脉沉而尺脉微,仍属饮盛里虚的反映。手足厥逆,即因水气冲逆所致。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即发作性的上冲症状。手足痹,是由于血虚。其面翕热如醉状,为有虚热上蒸。气冲休止,则水饮因复下流阴股,故亦不出现眩冒。气冲发作,则水饮伴随上逆,故又出现小便难而眩冒,因此用苓桂五味甘草汤,先治其气冲。本方属太阳太阴合病证。辨证要点是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眩晕者。
2021、1、3 五苓散
五苓散是我们在临床中很常用的一首方。本方集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重在逐内饮,泽泻用量独重,取其甘寒为方中的主药,以解其烦渴。复用桂枝不但解外,而且能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五味配伍,解外利水,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所以本方证为外邪内饮,饮停化热,因成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的辨证要点: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而见眩晕、口渴者。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外邪内饮证。
2022-01-11
五苓散水液代谢总协调
一直以来,解读《伤寒论》的人都在说五苓散是解表之剂,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说五苓散是解表剂的人主要依据就是“脉浮者”,只要出现浮脉,就是表证,因此就有了这个误解。
五苓散:猪苓(去皮)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半 茯苓十八铢 桂(去皮)半两 白术十八铢
五苓散是治疗表证还是里证
脉法说“一份浮脉一份表”。
事实上,浮脉并不一定代表着邪在表,也有可能在里。
如果将肺认为是表,那么浮脉只有在寸脉浮和整体脉浮的条件下,才是表证。
如果是局部脉浮,那就不是表证,很有可能是里证。
比如关脉浮,其实就是邪在胃或者在胆腑,左关脉浮为肝胆之病,右关脉浮为脾胃之病,需要区别对待。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所治疗的脉浮,既不是在表之浮,也不是在中焦之浮,而是尺脉之浮,所以以此来断定五苓散治疗表证,是有失稳妥的。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证一般有口渴,但是这种口渴是有特点的。
一般还会有小便不利等情形,舌苔有时表现得比较厚腻,大便也比较溏泻。
关键时刻还有皮肤干燥,所以五苓散是一个很好的护肤品。
一般来说,皮肤之中水湿之气比较旺盛时,就会表现出皮肤晦暗,而金旺才能表现为皮肤比较白皙。
所以五苓散可用来治疗体内湿气盛,皮肤粗糙等问题。
五苓散治疗水逆证,即体内湿气重,饮食入口即吐。
这是因为人体的中焦有水湿困脾,饮食进入脾胃之后就表现出来中焦大水汪洋,人体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呕吐。
所以五苓散治疗的疾病之中,就有一种是水停中焦。
所以五苓散可以治疗水痞,即水液停在胸下,表现出来的症状跟半夏泻心汤很相似。
只不过半夏泻心汤是湿热蕴结在中焦,而五苓散则偏向于寒湿,应区别对待。
很多情况下,利尿是用来扶阳的最好方法。
叶天士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所以五苓散在很多时候就可以用来通阳。
比如,对于夏季水湿太盛,作为除湿剂,五苓散就可以防治中暑。
五苓散之所以叫五苓散,很多人说与“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有关,即五苓散可以协助人体进行水液的代谢,可以协助膀胱气化,而膀胱气化其实又跟皮肤有关。
所以很多时候用五苓散来治疗皮肤疾病,特别是夏季因为水湿问题导致的皮肤病,以五苓散作为治疗方药,疗效都非常好。
因为五苓散治疗的是水液病,所以跟水液有关的疾病。
很多时候可以考虑到五苓散,如我们知道的癫痫发作一般都有口吐白沫,这种白沫一般认为是水液代谢出了问题。
所以有报道,以五苓散可以治疗各种癫痫,疗效显著。
另外,对于经常晕船、晕车的人,其实中焦水饮才是根本原因,所以用五苓散可以很好地改善晕车晕船等现象。
腹泻有的时候是水泻,主要原因是小肠的泌清别浊功能发生障碍,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促进水液的正常代谢。
同时,所谓的疝气,其实就是小肠下垂,而用五苓散就可以健全小肠的水液泌清别浊功能,所以疝气很多时候也可以用之。
但是,不管如何,这些症状在使用五苓散的时候,必定有一个小便不利,因为这是五苓散的对症之一。
五苓散的加减应用
五苓散的药物组成是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每一味药其实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尿药,桂枝虽然没有明说可以利尿。
但是张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出现了小便利便会减去桂枝,可以看出桂枝利尿作用很强。
五苓散还有很多经典组合,比如我们常用的茵陈五苓散,其实就是因为五苓散的祛湿功能强大,再加上一点茵陈,就可以非常好地祛除体内的湿邪了。
对于因为肝脏不好导致的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疗效都非常好。
五苓散还可以跟平胃散搭配,主要针对的就是中焦水湿问题导致的脾胃疾病,如腹胀、腹泻等。
也可以跟小柴胡汤搭配,本来小柴胡汤是有除湿作用的,但是小柴胡汤的除湿作用稍微弱一些,搭配在一起对于很多中焦湿气重,又有肝气郁结的患者,疗效非常好。
2022-01-04
柴苓汤除三焦湿热之要药
小柴胡汤是用来治疗各种三焦疾病,或者足少阳胆经问题的常用方剂。
但是有的时候小柴胡汤的使用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知道,小柴胡汤主要针对的是三阳病,不管是太阳经的感冒,还是阳明经的热证,或者是少阳经的往来寒热,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
柴苓汤:柴胡一钱六分 半夏(汤泡七次)七分 黄芩、人参、甘草各六分白术、猪苓、茯苓各七分半 泽泻一钱二分半 桂五分
治疗三焦湿热其实湿热之气在中焦,很多时候会影响到下焦,就会出现小便不利,腰酸背痛。
但是此时又不能纯粹地利尿除湿,二便除与肾、膀胱有关,还与肝有关。
所以,在治疗湿气病时,就会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组合——柴苓汤。
它由除中上二焦湿气的小柴胡汤和除下焦湿气的五苓散组成,专门针对因为湿热之邪,或者以湿为主导致的身体不适。
五苓散使用的契机,一般是中下二焦湿气重,必定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严重时会有心烦、皮肤问题等。但是五苓散主要针对的是下焦湿气,如果是上中下三焦皆有湿气,此时就不好使用了。
《丹溪心法》对此方的解释非常到位,“分利阴阳,和解表里。主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可以说柴苓汤是两个方组成的,所以治疗上一般也可以两方之证兼治之。
比如说,因为湿热导致的发热,可以发挥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
还能发挥五苓散的利湿作用,所以有一些温病高烧可以考虑使用柴苓汤。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肠胃疾病,比如痢疾,出现了腹痛,腹泻,只要是湿热导致的,都可以用柴苓汤作为主要的对症之方。
到了夏天,出现了酷暑天气,很多人因为脾胃健运不佳,或者水湿之气太重,很容易中暑。
所以此时用柴苓散就可以很好地缓解暑气,预防中暑。
另外,一般来说腹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小肠下垂导致的,一种是因为肝脾不和导致的。
小柴胡汤可以缓解肝脾不和,而五苓散则可以缓解小肠下垂,所以这个方治疗疝气也能获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小柴胡治疗的是中上二焦的问题,而五苓散治疗的是中下二焦的问题。
所以处于不上不下的问题也可以用这个方来治疗,温病学派其实就是按照这个方化裁出来的达原饮以治疗邪在膜原的。
后世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入三棱、莪术、山楂、黄连等药,治疗因为腹膜炎导致的结核,疗效也非常显著。
2022、1_4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利尿逐水,复以黄芪补虚实表,桂枝、甘草降冲气而和荣卫,表气实荣卫调则不使水气复留于皮中。此治皮水的正法,茯苓重用在于利水,故治表虚气冲,水居皮中不去,水气相搏而四肢聂聂动者。本方以桂枝、甘草、黄芪解太阳之表,防己、茯苓治在太阴,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表虚之外邪内饮见四肢浮肿、聂聂动者是本方辨证要点。本方治浮肿,适用于表虚证的浮肿,当有汗出恶风症。如慢性肾炎浮肿。这里的皮水为病则四肢肿,正不足于表,故水气乃得踞于皮肤中而不去。聂聂动,即微动状,与瞤动同属水气为患,若皮水病而四肢轰聂聂动者,宜以防己茯苓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