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城市,每每想起家乡的年,脑海里总会跳出两个词:热气腾腾,活色生香。地处关中平原小镇的老家,即使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保留了许多原始的节气氛围,朴素浓厚,回味悠长。
美食志:
民以食为天。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言,一年当中除了收获的日子,春节无疑是最热闹最团圆也最能体现农家烟火气的日子。而赶集,是家乡人过年最盛大的活动。
农历每个月逢四逢八的日子是镇上的集市。城市里电商风起云涌,小镇上却依旧是旧时模样。尤其到年根,为满足人们采办年货的需求,集会从腊月二十四开始持续到除夕。很多平时不怎么愿意赶集的老少爷们,也会在年前这几日倾巢出动,释放一整年的心情。
一大清早,东西南北四条街上人头攒动,商贩们摊主们迎着晨曦收拾摊位,摆放物品。临街的许多店铺也早早开门营业。清晨的宁静在一声紧过一声的喧闹中被打破。瓜子花生糖果自不必说,各色时令水果次第排开,颜色煞是好看。日头渐升,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多,美食集中的南大街已经燃起了炉子,红色火苗在冬日光是看着就很温暖。柔软的面团在师傅手里来回揉捏几次,一个空心包糖圆溜溜的油糕已经成型。趁着热油下锅,轻轻翻滚几下,几分钟后用漏勺盛出,次第摆在长方形的盘子中,有人来买时就用麻纸包好。对孩子来说,从老板手中接过热腾腾的油糕是一件脸上有光的事,要是再能立刻咬上一口,那真是一天的快乐源泉了。
这边是冒着热气的油糕,那边是三四家排在一起的凉皮饸饹和鱼粉。凉拌的,热炒的,带汤的和干吃的,都是人们的最爱,搭配刚出炉的肉夹馍,那种酸爽的滋味在外地根本吃不到。出来工作这么多年,每次回老家,我们必然会去光顾这些摊位,虽比不上大鱼大肉的美味,却是家乡的味道,是回忆里最甜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到中午的时候,这些摊位都是人满为患,想吃到一口就得耐心排队。平日里忙得四脚不沾地的庄稼人,此时此刻却会像孩童一般,为了美味而忍下性子耐心等待。
味蕾服帖了,脚步自然轻快。过节用的各种肉类菜品,调料零食,挑选起来也就格外仔细讲究。
家用志:
这厢饱尝了美味,接下来就是采购年货的行程。小镇上没有城市里的大超市,临街门面也是内容参差不齐,因此,长街中间的摊位火爆无比。从小孩大人的衣服鞋袜帽子,到家居用的碗筷盘子,从床上用品到春节的年画,琳琅满目的商品,总有一款是适合你的。快递行业风生水起的今天,最远也是到达镇上,对祖辈居住在村里的人来说,快递是个陌生的词,赶集才是正途。从正午到太阳落山,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道两侧有序移动。有人给厨房添置新碗筷,期望来年风调雨顺;有人为孩子购买新衣,渴望未来一帆风顺,也有人大半天什么都不买,只是面带微笑,从街头逛到街尾,目光扫过每一个摊位,自足而逍遥。
年少时,我最喜欢在腊月二十八跟着父母来光顾买年画和图书的摊位,挑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买几张喜欢的明星海报,吃一口心心念念的美食,然后心满意足的逛到天黑再回家。也正是因为临近新年,父母心情大好,对于买书的要求来者不拒,能让我肆无忌惮的疯狂一回。
采买年货的集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会持续到除夕,错过了正日子也可以在最后几天买到想要的东西。新衣新鞋,年画黄历,糖果花生,春联红包,崭新的年,热闹的年,甜蜜的年,都在一次次你来我往中渲染了春节的气氛,点燃了庄稼人的热情。
家里面,腊月二十以后的收拾房子,蒸馒头做包子,做甜掉牙的红薯甜饭,杀鸡宰猪贴春联,守岁,拜年,祝福,期盼未来生活美好顺遂,农村和城市的心情一样。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当我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奶声奶气的给我背完这首歌谣时,我在他脸上看到甜甜的笑。2019年的春节将至,母亲打电话来说家里年货已经备齐,爸爸已经摩拳擦掌,开始为我们准备爱吃的食物,年,也从祝福变成幸福,平安、团圆,长长久久。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