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个案概念化过程是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结构的思考方式。具体来说是咨询师针对来访者问题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得信息并加以有意义地综合,如何获得信息并加以有意义地综合,如何利用信息进行临床个预测和假设,从而由这种判断或者假设进一步形成治疗计划的雏形。
二、问题概念化的拉扎勒斯模型BASIC ID
1、行为Behavior:评估个体的主要行为力量的来源、类型和作用。包括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要注意那些过度和缺失的行为。重复行为过剩,减少行为不足。
2、情感Affect:寻找原始情绪,隐藏悲伤的外显为愤怒。
3、感觉Sensation:五官感觉是正向还是负向,身体是很诚实的。
4、表象Imagery:视觉化、内心图像,来访者脑海里的画面。
5、认知Cognition:评估个体最关注的信仰、认知内容、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内容,也就是来访者的思想和观念。了解这些关注点的归因指向性。
(1)应该式认知:“应该必须对待自己”是自责倾向,“应该必须对待别人”是责他倾向。
(2)完美主义:期待自己完美,期待别人不出错。
(3)归因式认知:内归因、外归因。
6、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观察来访者如何表达和接受他人的情感,以及他们的行为和对别人的反应。
(1)了解个体的人际状态、人际态度、人际制约因素、交往技巧的熟练程度和对他人的信任和侵犯反应。
(2)了解个体是否体验过人际矛盾、婚姻家庭冲突和竞争冲突。
(3)社会兴趣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与咨询师的关系表现来反应出来。咨询室的三角关系,与现实世界、历史是相对应的。
7、药物Drugs:整体生活状况。在一些药物下因素下能够影响来访者的行为、情感、认知、感觉等。除这些外还包括:
(1)整体外貌:衣着、皮肤、话语流畅性、痉挛、心里运动障碍等。
(2)躯体生理主诉和已经确诊的疾病
(3)一般健康状况和幸福感:身体健康、运动、饮食、营养状况、职业兴趣、爱好等。
三、利用BASIC ID的咨询方法
1. A 情感
你对此感受如何?
当你做这件事或者这件事发生时,你有什么感受?
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感受?
躯体感觉:当你做这件事情或者这件事发生时,你的身体内有什么变化?这个时候你意识到什么?你的身体内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
2. B 行为
当你说××××××时,你指的是什么?
这种情况在发生时,你在做什么?
描述一下最近几次发生时你都在做什么?
3. C 认知
如果事情非所愿,你通常会感觉怎么样?
这件事发生时,你在思考和考虑些什么吗?
在这件事情发生时,你脑子中有什么想法或画面闪现吗?
这件事发生时,你对自己说了什么?
4. I-人际关系
目前你的生活中有多少重要的亲密关系和朋友?
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觉如何?
除了你之外,还有谁与目前问题有关?他们如何和你的问题相关联?如果你解决了问题,你们会有什么反应?
哪些人会支持你?哪些人会反对你?
5. I 明确前因以及对问题行为的影响
情感方面:在这个问题发生前,你经常感觉如何?
躯体方面:在发生之前,你体内有什么感受?
行为方面:在问题发生前,你通常做什么?
认知方面:问题发生前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背景方面:这件事是多久以前发生的?
人际关系方面:你过去的生活中有什么人或亲属至今仍对这个问题有影响吗?如何影响?
6. I 明确后果以及应对行为
情感方面:在问题出现后,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或情绪使得问题加重或减轻?
躯体方面:在问题放生后,你注意到身体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吗?
行为方面:在事情发生呢个后你做了什么?你的事情是如何使问题缓和或加重?
认知方面:在发生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背景方面:这个问题通常什么时候停止或者编号?
人际关系:在问题发生之后,你通常和谁在一起?
7. 二级获益——感受S
你的问题是否曾经为你带来什么特殊好处或补偿?
8. 了解来访者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B
你以前是如何处理的?效果怎么样?
你是如何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9. 帮助来访者回忆过去以及现在的应对行为或者适应行为,这些技巧对解决目前问题可能会起到的作用。B
你拥有一些可以帮你处理这一问题的技巧吗?
10. 引导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的知觉C
你怎样对自己解释这个问题?
11. 明确问题的强度A
它一天/一周内发生几次?
他在多大程度上干扰你的生活?怎么样干扰?如果10表示很大,1表示很小,你如何选择?
十一个标准并非每次咨询过程都要走一遍,虽是套路但是也要灵活运用,运用套路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相互信任的联盟
三、关于评估和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假设
1、问题的多因性和治疗干预措施的多维性
2、问题的操作化:具体的、可衡量的。
(1)来访者说自己抑郁,有可能是焦虑或孤独。
3、大多数问题产生于社会背景中:前因后果,有可能很曲折,社会生态学观点。
(1)可观测的事件:言语、非言语
(2)不可观测的内隐,如心境、表象、情绪
(3)关键性社会情境、社会资源
四、“环境之中的人”的模型(谁?在哪里?)
1、来访者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个体内部,而且也存在于文化、环境和社会系统或情境指之中(个体层面——个体来访者,或者“谁”)。
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什么病更重要。——希波克拉底
(1)感受或情感维度
(2)生理感觉或躯体维度
(3)思维、信念、图式或认知维度(格式塔中被称为“中间区域”)
(4)行动或行为维度
2、当今咨询实践存在着这样一种变化,即将关注点从个体的病态转向来访者本身的潜力、过往成就、资源和应对技能(资源取向——来访者的环境与文化背景,或“在哪里”)。
(1)文化系统及其结构
(2)文化价值观
(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4)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