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我不是药神》,感慨很多吧。这部电影几个星期以前就上了,但是一直在学校读书没去看,给我们代课的语文老师提到过这部电影,说实话,当网络上都是对政府的批评时,虽然我没看过,但我的思维是跟风的,在代课的老师提到后,我觉得她说的很对,凡事都要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是“中立”,看的时候很理性。患者没错,瑞士专利方也没错。从患者角度看,昂贵的格列宁是击垮家庭的重锤,当所有患者都在批判为何格列宁卖这么贵的时候可是否想到,瑞士的科研团队为慢粒白血病的研究付出了多少心血?如果人人都买仿制药,那么哪还有人会去研发新的药呢?青蒿素的作用也只是暂时的,长期使用不也会失灵?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发下一代更好的药品不是吗?这部电影出来后,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这真的很令大家欣慰。
刚刚正好看到作文书上的这则素材就想到了昨天看的电影,正如历史选择加试题经常出现的一个选项: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