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阅读”中断了三天,原因是——与新来的同事同路。
第一天,看着手里的书轻叹一气。第二天,抱着没翻开的书懊恼。第三天,心里祈求万万不要再和他一起下班。
工作之初,为每天花费两小时在地铁上而苦恼、无奈,总是消极地认为这样很浪费时间也很幸苦。直到到书城买书的那一天…
从书城出来已是傍晚,遇上搭地铁的高峰期。站在拥挤的人群里,我望了望手里的手,迫不及待的想阅读她。对书的渴望使我忽略了周边的嘈杂,仿佛给自己安装了一道屏蔽门,开关一按便把一切都锁在了门外。能感觉到的只有自己和书中情景。
那以后,我的“地铁阅读”便开始了——每天两个小时花在乘车上,不再是排斥而痛苦的,取而代之的,是慢慢生成的小期待。
我开始期待那难得的不被打扰的阅读时光,也开始享受那种随时随地阅读的感觉。
我开始害怕那难得的阅读时光被打扰,也开始担心那种随心阅读的感觉再难得到!…
这将是一种悲哀!
而这悲剧产生的根源——简单明了——就是你的“结伴同行”。
地铁上,无论多嘈杂多少声音入耳,只要空间允许我和书同在,我便能把自己投放到书中。这种情况早已习惯,强劲的免疫力也早已生成,够不成影响。
地铁上,无论多安静多宽敞,只要有一个同事或熟人坐在旁边,我便只能瞄一眼书的封面,封面和内容的一页之隔,于我却像一亿光年的距离,久久不能到达。因为你得和他闲聊,你得避免他说你太作,你得去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就算你和他真得没话聊,你也不能把他当空气自顾自的在一旁看书…
于是,你忍着不打开书本,你试着和他交谈——你期待可以从交谈中收获不少真知灼见。你立马告诉自己不能这么严肃,两个人沟通自在便好,如若能从中得到一丝欢乐自然是幸事。
最终,事实告诉你——有趣的人实在不多,很多交谈纯属浪费双方的时间。
在我们的成长中——尤其是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总是害怕一个人,我们不敢独处。
我们害怕一个人吃饭,担心被邻桌的人议论;我们不愿一个人逛街,总觉得那样的自己太落寞;我们没勇气一个人看电影,害怕旁人投来的眼光;我们不敢一个人去唱K,生怕被人用“奇怪”来形容。我们和室友一起去打水,那样才能填满排队时的无聊;我们喜欢结伴去上课——全寝室一块最好——那样才显得合群;我们还爱结队去图书馆,以示我们是人缘好学习好的孩子……
渐渐地,你想不起上一次独处是什么时候,你记不清有多久没和自己好好交谈过。你猛然想起一直以来你都漂浮着,从未沉淀下来。你感受着别人的感受,还以为那是自己的感受;你跟随着他人的脚步,分不清深浅中哪个才是自己的;你混在集体中,被同化集体化,慢慢地,你以为集体的意见就是你的意见,集体的决定就是你的决定…
你把自己忘记了,丢掉了。
无论是集体中,还是在与某一个人的交流中,你都可能会获得乐趣、收获到未知到精彩。幸运的话,你也会遇到一些有趣有温度、非常值得交谈的人,会遇见让你受益匪浅的人。但是,较之与他们相遇,更重要的是珍惜和自己相处的时光。
读几页书,写几行字,抄几句诗,听几首歌——这样美好的事,都是你独处的时刻才能享受到的。你独处时所获的感悟、思考的深度以及心灵的自由舒适,绝非闲聊所能及。如果你事事结伴,时时结伴,必定要错过许多美好之事、美妙之感。
诚如周国平老师所言——一个人不善交际,是一种缺陷;但一个人若是不会独处,那就是灾难了。
独处,是多么宝贵又难得的体验。它应该被珍惜、被净化。
看来,为了我的独处时光、为了我的“地铁阅读”,我要去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