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是很松散的,而墨家却不同,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里说:“墨者为一有组织的团体。”
公输般(即鲁班)为楚国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去楚国见公输般劝他放弃攻宋,同时派弟子三百人在宋守城。《墨子•公输》记载:“子墨子曰:‘……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由此可见,墨者确实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救宋之举,是有组织的行动,而这种扶危济弱的行为,也正是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墨者的首领叫做“巨子”,就好比金庸小说中各派的“掌门”,弟子对“巨子”必须绝对服从,“巨子”对弟子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庄子•天下》里说墨者“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墨者第一位“巨子”,当然是墨子。仔细阅读《墨子》就会发现,弟子对于墨子是绝对服从的。
高石子出仕卫国,卫君给他的俸禄非常优厚,但高石子的主张不能在卫国实行,高石子就离开卫国向墨子汇报情况,墨子很高兴。(见《墨子•耕柱》)可见墨家弟子出仕后如果所侍奉的君主不能实行墨家的主张,就必须辞职。
耕柱子出仕楚国,派人送十金给墨子,说:“……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见《墨子•耕柱》)可见弟子出仕的收入,必须分一部分交给墨子,以供墨者之用。
胜绰在项子牛手下做事,项子牛多次侵略鲁国,胜绰都一起去了,墨子认为他违背了墨家“非攻”的主张,便派人使项子牛辞退了胜绰。(见《墨子•鲁问》)可见墨子对弟子的控制非常严格。《淮南子》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墨者团体内部,纪律极其严明,而包括"巨子"在内的墨者,行事也具有侠义风格,和武侠小说中的侠义门派极为相似。
据传,墨者“巨子”还有孟胜、田襄子、腹䵍三人。关于这三个人的故事,《吕氏春秋》有两段记载:
墨者巨子腹䵍,住在秦国,他儿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纪大了,没有其他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要杀他,先生这件事你就听我的吧。”腹䵍回答说:“墨家的准则说:‘杀人的人死,伤人的人被判刑。’这正是禁止杀人伤人的。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大王即使赐我儿子活命,命令官吏不要杀他,我不能不坚持墨家的准则。”没答应惠王,于是杀了他儿子。(《吕氏春秋·去私》)
墨者巨子孟胜与楚国的阳城君交好,阳城君外出时令孟胜守护其领地,并将一个叫璜的玉器分成两半当做符,将一半交给孟胜并吩咐他“符合听之”。楚悼王去世,之前妒恨吴起的众大臣群起作乱要杀这位名将,最后吴起故意伏在楚悼王遗体上,被弓箭射杀,但有些箭也因此射中楚悼王的遗体。楚国有法律,毁坏王尸是大罪,罪连三族。楚国太子继任,为楚肃王,他要杀光“射吴起并中王尸者”,共有70多个家族被牵连,阳城君也是其中之一。阳城君闻知消息后逃跑,楚肃王要收回阳城君的封地,当然并没有阳城君的“符令”。孟胜认为受阳城君所托,现在无法守护其属地,必须一死。其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于世”。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并认为他会将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不怕墨者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孟胜令三个人传巨子之位于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180人。三人转告田襄子继任巨子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巨子地位命令三人留下,但那三人并没有听从。(《吕氏春秋·上德》)
这两则故事中表现出墨者的重信守诺、临难不避、大义灭亲等精神,都和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极为相似。所以冯友兰说:“据此则墨者之行为,与所谓侠者相同,《史记•游侠列传》所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者也。”(《中国哲学史》第五章)
我认为,具有严格纪律和侠义精神的墨者组织,就是现代武侠小说中武侠门派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