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什么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那可能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质量,甚至会决定人生的质量!
但是,什么才是“深度思考”?怎样做到“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或者说,是看懂底层逻辑的能力。深度思考,首先需要的是“深度”。这个“深度”,是你的工作环境,是你能专注思考的状态。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是被打断的,分散的,割裂的。在这种状态下的思考,大部分也是浅薄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做简单的事情。这些简单的事情,又会让我们陷入忙碌。自己又会把这些忙碌,当成是生产力。比如说,频繁的会议。这些会议,大多是无效的,费时的,无意义的。这些会议让我们没有办法专注,没有办法完成每天的工作。但是,开会容易造成一种错觉,我努力地达成共识,我积极地取得进展,我勤奋地推进项目。其实你知道,大家只是在会议桌上,又闲聊扯皮了1个小时
一天开5个会不是本事,一天不开会还能把所有事情做好才是本事。人的工作状态,一开始的效率比较低,因为需要一个准备和启动的过程,然后会慢慢进入高效率的阶段。但是,如果不停被打断,就需要不停地重新启动。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是没有办法专注的。然后我们的时间,就浪费在这上面。更可怕的是,我们还会沾沾自喜,今天我又处理了多少事情,又回复了多少条消息,我非常努力。但是,我们很少会说,今天处理的邮件,回复的消息,对我们今天的工作起到多大的作用?对交付业绩有多大的帮助?一个陷入到低水平勤奋的人,是不可能拥有深度思考的。
怎么办?专注。强迫着自己,专注!
1,找出需要高强度专注才能完成的工作。2,然后给自己设定一个ddl。在这个截止时间之前,必须完成。必须。
3,然后,把手机放到一边。把社交媒体先全部关掉。开始工作。这是一个有效的练习。虽然对有些人来说会很难,但也必须做到。也许你会发现,“怎么不知不觉,就到了吃饭的时间”。当你有这种感觉,说明你进入了“深度”的状态。不受干扰,全心投入。这种深度的状态,是进行有质量的思考的前提。当我们能做到“深度”时,才有可能进行“思考”。思考什么东西?思考“系统”。浅薄的思考,往往只会看到局部,深度的思考,往往会看到整体。浅薄的思考,往往只会看到零件,深度的思考,往往会看到全局。浅薄的思考,往往只会看到要素,油门、刹车、齿轮、避震器,都磨合得很好。但我很害怕一件事,就是大家看完之后,觉得这辆汽车的大灯不错,这辆自行车的脚踏挺好,这辆马车的鞭子也可以。然后就都拆回去了。但是他们没有发现,汽车、自行车、马车,完全是不同的系统。所以训练深度思考的能力,其实就是多问“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另外一种方式?制度是设计出来的,但更是迭代出来的。每迭代一次,都是因为遇到了具体的问题和挑战,才会变成你今天看到的样子。
一个绝大多数公司,都可能已经犯错的例子。很多人特别喜欢奈飞。喜欢奈飞的文化,喜欢奈飞的管理方式。自由,平等,开放。没有报销制度,没有考核制度,自主休假制度。于是,很多人都在学习效仿。但是,很多人学着学着,就学死了。因为奈飞公司能用这套制度,也有它自己的“系统”。也有它自己的“边界”。1,奈飞的业务模型,是边际成本几乎为0的商业模式。拍好一部《纸牌屋》,可以让全世界人看到,又几乎没有复制成本,可以赚很多很多钱。2,因为利润很高,所以才可以给出行业最高的工资。3,因为有最高的工资,所以能吸引最好的人,打造人才密度。4,有了极高的人才密度,所以不怕人才流失。5,这些自驱的人,可以只用价值观进行管理,给予他们最自由的环境创作,创作更多部《纸牌屋》。所以,奈飞的不考核,不报销,其实只是系统中的一环。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一环。最重要的,可能是它的业务模型,这是基础和起点。这是深度思考。深度思考者,一定是看整体和系统,形成自己的闭环。深度思考的能力,也是发现底层逻辑和规律的能力。
如何才能深度思考?让自己始终保持专注的状态,别只陷入了局部,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透彻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看懂事物的底层逻辑。当你拥有深度思考能力时,就不会焦虑,而是更有底气。因为你知道自己是正确的。
80%的时间用于深度思考,最后做出20%的最正确的决定。思考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