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去拾螺蛳,虽然还有着春寒,但是螺蛳能卖能吃,有着童趣还有小收入的欢喜,还有一饱口福的期待,所以还有印象。
在插第一季稻子之前,田野里先是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开着紫红色小托盘一样的花。割了紫云英一部分收回家喂猪,大部分留在田里做肥料。
田野被犁铧深深地钻进去翻过来,成了黑色一块块的大土块,还有顽强的紫云英从底下伸出头来寻找着阳光。
大田里开始放水,让那些土块慢慢软化成泥,时间久了田里有了螺蛳有了小蝌蚪。
学校门口的小店开始收购螺蛳了,那时候没有父母给零花钱,买个本子都要跟妈妈磨一磨的,零食是奢侈品。钱,对于我们诱惑力很大。
一清早背着书包,拿个袋子就出门了,不走大路直奔田野。田野里油菜花已是芳菲尽,看到的是大片灰色水田。水田里是一条条翻过来的土块,有些螺蛳还在土块的上面待着,壳露在水面上,又大又容易发现。
春天清晨的水还泛着寒意,我们眼里只有螺蛳。在田埂上脱了鞋袜塞进书包,就冲着螺蛳下水了,是透心的凉,我们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伸手就先捏住那个要溜的螺蛳。
我们提着袋子在水田里一步步往前走,脚步要轻,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前方和左右,那些原本在外面吸收天地之精华的螺蛳,感觉到水波或者声音,可能会收了它的足,咕噜一下滚下面去了。可是被我们看见了它还是迟了一步。
这样从一个水田到另外一个水田,奔着学校的方向去,一路拾着螺蛳,到学校门口就先去了小店,随便把脚在裤腿上擦擦然后一边穿鞋一边等着卖。袋子还拿回来洗洗再用的,卖了螺蛳拿到几分钱或者一毛钱已经很欢喜了。可以换一点玻璃罐里的饼干,或者那种带香味的橡皮,可以让别人羡慕一下子。就是几分的纸票夹课本里,上课偷看几眼也开心。
田里泡水久了就有了一层有颜色的油一样的东西蒙在水面上,影响视线,好在这样的时间不长。因为田里的土块软了,大人们就要去把田弄平整。
记得他们站在那个平田的车上,前后是平木,中间是带铁片的滚子。还记得有个姑爷一直做这个,站在上面,吆喝着牛,然后唱着听不懂的歌儿,在田野里驰骋,只觉得声音浑厚苍凉,一些鸟儿在他前后翻飞。
水田平整后,再去拾螺蛳更方便了。可以看见它们的洞眼和长长的足迹,即使它收了足也没有办法滚着走隐藏自己了,不过,它还是试了一下滚一边了。
放学回家路上还有星期天能拾很多,用清水养着,除了卖还可以弄一些自己家里吃。
奶奶常常说,一碗螺蛳一斗壳。就是一碗螺蛳肉要很多螺蛳来做的,看着那么多的螺蛳一下子被煮了,有点心疼,得卖多少钱啊。
吃点螺蛳不容易的。先挑大的大锅煮熟了,然后一个一个地把螺蛳肉从壳里挑出来,把足上面那个薄片揭开,去掉后面肠子一样的东西,就剩下一粒小小的螺蛳肉。
辣椒蒜子一起煮,鲜辣的很有弹性。
剩下小的螺蛳也不好意思卖了,就倒地上,拿东西拍拍留给鸭子饱餐一顿。那些鸭子鼻子贼灵,一会儿就摇摇摆摆嘎嘎地来了,快活地抢吃了,家里等着它们下蛋过端午节。
现在的小孩子不用为了一点零钱自己去辛苦,估计父母也舍不得。想吃螺蛳也能买到,偶尔去只是体验式的玩乐了。
我们的童年,因为自己拾螺蛳能挣得一点钞票能挣一口新鲜食品,赶在上学路上趟着凉水,拾着那份欢喜和期待,难得难忘。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课打卡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