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但是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忘记,就一再拖延至今了,今天终于再次想起,担心不写下来就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记起。
从小,我就应该算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或许说是有一些杞人忧天。我不到五岁就离开家乡了,去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人说的不是我的家乡话,大家交流起来都是用普通话,开始时我很不习惯,但慢慢也就适应了,后来我回到家乡时,乡亲们刚开始和我说话时,都是用普通话,可能是他们觉得我出去太久已经忘记了乡音,但其实我和家人交流一直用的是家乡话,这像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东西,我不可能忘记。再后来,出去外面打工的那些人有了小孩,因为在外打工带小孩不方便,所以小孩大多都寄养在他们父母家中,每次回到家乡,都能看到许多小孩在村前村后跑来跑去,但他们的口中说的不再是我那熟悉的乡音,于是我就问起他们会说家乡话吗,在他们回答我不会时,我就在想,那我们的方言是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被遗忘吗?
我想这可能是一种文化自卑吧,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一个人的普通话说不好就意味着他的文化水平低下,而一个文化水平低下的人在很多时候或多或少会被人看低,而一个从农村出来的打拼的人,往往是想着出人头地,他们太多次的被人看不起,导致了他们自己的自卑,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体验这种感觉,所以他们总是鞭策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而学好普通话是他们学习的必经之路。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通诈骗电话,对方说着一口带着浓重地方特色的普通话,让我不禁打断他,请求他学好普通话再来骗我,我一直自诩是一个讲求人人平等的人,但在我的潜意识中,还是会觉得这些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更不必说那些带着浓重地域歧视的人。
但在我来到广东时,发现大街上大家讲的都是白话,仿佛在广东讲白话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不能说是仿佛,讲自己的方言应该就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大街上和同乡讲着普通话才是本末倒置啊。我一直很好奇,广东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放的地区,而我的家乡应该来说还算比较落后,为什么在广东人们都能如此好的抵御文化冲击,而在我的家乡大家就已经开始纷纷沦陷。也许是因为富裕让他们有了文化自信,但我想或许不应该是这么简单,四川和东北三省也不算太过富裕的地方,但他们也能很好的保存自己的方言文化,甚至对外输出。我曾经问过我的同事,为什么这边可以如此好的保存自己的方言文化,但在他们看来,讲白话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好像没有什么为什么,说实话,我挺羡慕他们的。
我其实是一个恋家的人,在很早以前我就想过,在我退休以后,我还是想回到我的故土,去安度晚年。就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所写“有亲人埋葬的地方才是故乡”,但是如果我回到故乡,连一个可以说说家乡话的人都没有,那我真的能在那感受到归属感吗?但其实方言文化的丢失在我们这一代就已经开始了,就像我奶奶和我父辈他们会的一些方言俗语和方言歌谣我们这一代人就已经开始遗忘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忘记一些方言词汇怎么说,甚至是我的父辈们也开始说一些带着普通话词汇的方言,所以我们或许没有资格去指责我们的下一代。很多东西已经在历史的冲刷下慢慢被卷走了,就像我的爷爷曾经经常会和我提起他的母亲,而到了我这,我会和我的后辈提起我的爷爷,或许偶尔也会提起他的母亲,但再我的后辈,他们也许会再提起我的爷爷,也许再也不会有人提起,这就是历史的轮回,而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
BigTree
2019/08/12 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