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想接受&妥协,虽然两者最终结果可能一样,但其中情感色彩完全不同。接受是主动,妥协是被动,接受是和解后的结果,妥协是对立后结果、牵强;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没有成功跨越,是因没有看到或想到“另一面”,倘若看到,自然就能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主动接受任何人事物了…
大部分人(包含我)看事情或问题,都是基于有限的信息,经过大脑对信息重组和自己的立场所产生观念判别:
这个男人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定是个很抠的人…
他们夫妻都不吵架,一定很相爱…
男朋友不回信息,一定是不爱我…
……
每一个立场,都是偏见。
因为我们只看到A面,即符合我们兴趣/关注的那面,就是“快思考”,有些可能不会再动脑想下去,有些可能会适度发挥言论自由“感慨”下,更有甚者可能评断是非、或有偏激行为…
当然,没有对错,只是不客观,倘若受了气 带来的结果与个人有何益处?
男人讨价还价,要想:为什么讨价还价?家中妻儿老小嗷嗷待哺?父母因病卧床?…
夫妻不吵架一定很幸福?不是貌合神离做做样子?(得罪下胡适)
…
妥协到接受,看待人事物更多面,尝试正反分析更多的时候,我相信会有不同的收获。(或许也是为何我们需要有两只眼睛的原因)
举一反三下,任何人事物既然能被正反分析,那就代表本身也具有不绝对的多面性:
谈恋爱时,对象一定是好的一面展露无遗,但 做好对方并不完美的心理建设,因为一定会有,所以踏入婚姻前,要看到对方不完美一面,婚后是否可以接受而非妥协…
婚姻一样,它的A面是光鲜亮丽,B面就是无奈、愤恨、平淡…
所以客观看一件事、一个人、一段关系的全部面貌,应该更易自然的接受,而非痛苦的妥协吧…
-----
上海今日阴天。
梅雨季节来了
所以面对糟糕天气,我选择接受~(貌似也不能跟它妥协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