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络热议的北京学生更容易上清华北大等话题,很大程度上和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关。
近期在网络热议的"对不起,我们不要二三本学生"。一定程度也是因为一流名校和二三本院校,在教育资源和平台的巨大差距,导致 所培养的学生天壤之别。
这差距就像他们在珠穆朗玛高瞻远瞩,我们在内陆盆地摸爬滚打。
但是,请相信,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发掘资源,内陆盆地也可以有小丘陵。我们如果能死皮赖脸追随资源,翻越盆地也能到达高山。脚踏实地使用资源,越过高山,也能拥有自己的珠穆朗玛。
我是普通高校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同学。却想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安置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前几天,去隔壁一所985大学J,为他们的一次活动培训,主讲内容PPT、视频制作以及海报设计。这不是我第一次来J大学,也不是最后一次。
记得第一次去J大学,是我的学长有个同学在J大学,学长想带我去开眼界。在我学长同学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了J大学,第一站就是J大的图书馆。
走进图书馆的那一刻,我和学长惊呆了,仅最新的关于AE(一个视频后期软件)的书籍有十几个书架之多,而我们学校相关书籍仅仅只有几排。
那一刻,深深的感触到,可能985大学除了大家向往的名校光环,吸引人的在于大学的内涵与氛围,更在于大学的资源和大学能够提供的平台、机遇。
几年大学生活,日渐感触到我们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几年的大学生活,我也无数次走进其他不属于自己的校园,寻求自己需要的资源。
我曾在J大学一些社团公众号后台抢我们学校没有的培训讲座的门票,提前查好自己的专业在J大学的学院、教授信息,只为去现场领门票装的更像。
我曾加遍这个城市大学生读书交流群,去发现J大学和本市另一所名校D大学同学,用志同道合获取彼此认识的机会。
我也曾参加J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产学协作育人"报告会,以至于后来在日本听"产综研"如何将教学成果和产业实际相结合时,一下子醍醐灌顶。
我曾四处求得J大学中自己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和使用教材,和自己学校求同存异,多些专业方向的思考内容与灵感。
我也曾给全国其他高校的老师发邮件,渴求对方百忙之中的回复,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
厚着脸皮或被拒之门外,裹着羽绒服或者汗流浃背,邮件石沉大海或者长文启发。拥挤在公交,走错人家的教室,我获取知识时的喜悦超出你的想象。
大四蓦然回头,与刚来这个城市的自己,相差了自己世界中的珠穆朗玛。
在大二的时候接触MOOC(慕课)这一概念,就像发现了宝贝,各种挤时间听课。
通过这类平台,选修了自己热爱的计算机课程,虽不能系统学习,但也能在某些领域有些新的理解;学习身边同学从未听过的TRIZ理论,在大三大四做实验的时候多了很多思考的角度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完清华大学环境保护的通识教育的公开课,从有限视频资源认知自己的专业;通过台湾大学开放式课程网站,从传统文化另一个传扬地去认知"哲学与人生"、"周易与人生"以及一些台湾教育中出名的传统文化开放式课程。
从简书写作、办公众号开始,认识一批优秀的作者,每次交流都如获至宝;在PPT的公测群积极互动,认识P圈内一些大牛,每次学习都沉浸其中;在别人的公众号、知乎看文章,怀着试一试的心态留言,不曾想会有更多交集……
最近在学日语,无意间发现一个平台,注册你的母语和在学的语言后,平台会匹配问题。这样,我可以给学中文的日本人回答问题,同样他也可以给学日语的我回答问题。
互联网从诞生那刻起,革新着行业,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每次互联网公司的发布会,总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每天有数不清的包含优质资源的互联网产品诞生,每天也有一批批的用户受益,每天服务器和我们大脑交换着信息。
只要用心,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充满几十亿成长的助推剂,各种资源和平台像摆地摊那样存在着,而且没有城管,此刻你可以肆无忌惮的获取新知。
9月份刚开始,我提着一个文件袋,装满各种材料,和同学奔走在J大学和自己学校的宣讲会,听企业的介绍,投递简历,等待面试,最终拿到通知。
送出三方协议的那一刻,心底里幸福的酸和快乐的甜交织着。我们跑遍了两个大学大大小小的宣讲会,斩获好几份offer,那种感觉美滋滋,像是一个个久违的温暖的拥抱。
在J大学的宣讲会现场,时而见到从其他城市跑来追逐梦想的同学,在自己大学的宣讲会也能见到其他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同学追逐梦想。
那时候,各个学校,来自五湖四海,不论我们本科出身如何,我们总在不断寻求更大的平台,更好的资源,去完成一名普通同学的理想。
我们走出盆地,不断越过眼前的丘陵与高山,追逐着自己的珠穆朗玛。
我从当学长那一刻开始,总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理念带给关系好的学弟学妹。
一定会带他们走遍自己学校的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一定会向他们详细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学院老师的信息,一定会告诉他们多认识一些其他学院的同学………
因为我们深知再普通的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更有广阔的平台。只是少有发掘。就像互联网写公众号的每一个作者一样,虽然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但并不是所有的优质公众号都能被我们关注。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身边开始,细致入微发掘开拓自己的资源,攀登自己的珠穆朗玛。
自己是学习委员,我可以最先拿到老师的联系方式。有时候看见老师发朋友圈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点进去看一看,发现老师转的文章,就是有独到的见解,顺着关注这个公众号发现历史文章有成吨的内容。
挑个时机集中阅读,这比书本生动有趣,还图文并茂,有的文章还有相关视频。
在实验室闲下来的时候,和老师聊天,不经意间可以得到老师的各种推荐,包括校内哪位老师能够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哪位老师在那个方面更有建树,哪位中科院的老师的论文经典……
在社团度过大一那欢乐嗨皮的时光,相识的小伙伴也越来越熟。有时候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我们,静下心来,多些学业的探讨,也能碰撞思维的火花。
就像我为什么要接下去J大学分享技能的活一样,交流意味着相互更好的学习。就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相互咬一口不仅促进关系,还能品尝两种水果。
我们喜欢"且行且珍惜",请记住并实践:不要抱怨自己的学校,再普通的学校都是一个聚宝盆,这里充满着成长路上无法想象的资源,这里必定存在着你可以任意发挥的舞台。
世间总会有那么一大批人,明明很努力,但就是感触到梦想遥不可及,所谓梦想就是做梦和空想,那都是扯淡。
但现实依旧可以很美,美得不要不要的,美到超乎你的想象。
只是成长路上我们思维不够开阔,没有意识到各种优质的资源和开阔的平台离我们近在咫尺。
有时候你所在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拥有饱经沧桑的历史积淀,意料之外的机遇和挑战……它们触手可及,我们却不曾留意。
有时候你所在的学校,在你的关注焦点上永远比不上别人家的大学,你可能大学四年匆匆走过,也没能深入学校内部真正发掘潜在的价值。它们同样触手可及,我们却束之高阁。
有时候,你身边的老师,对铺的同学,隔壁班的女神,长你的学长学姐,卖萌的学弟学妹,食堂打饭的叔叔阿姨,实验楼门口的保安叔叔……他们都是巨大的信息源,只是我们不曾深入交流。
世间还有很多人、事、物,它们或许擦肩而过,但都附属着无限的可能,只待与其刚好遇见。
愿此文开启一些你我获取资源信息的思路,愿普通的你我拥有自己成长路上不普通的资源与平台,愿拥有优质资源的同学们且行且珍惜,愿大家都能攀登自己的珠穆朗玛。
用心体会,即使天马行空,也要多尝试,大胆去做,死皮赖脸。就这么简单粗暴,你也能有自己成长路上优质的资源与平台,攀登自己的珠穆朗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