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内心需要的是安全感,自由,价值感,意义,亲密这五大需要构成了我们所有实现烦恼的核心。
当你开始从内心需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你就走上了独立强大自主之路。
所谓的内心强大,就是能够照顾好自己内心的需要,以饱满的姿态应对不停改变的外部世界。这个世界会扔给你各种问题,但只要你内心坚定,就足以生发出很多智慧去解决。然后这些问题都会成为你的经验,让你更强大。
你缺少的从来不是方法,而是底气。而底气来自内心的丰满,现在开始学习学习重新养育你自己。如此,你就是内心强大的人。
一:关系、需要和爱。
1.关系是由需要组成的。我们有三条途径获取自己生存的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自我满足,依靠大自然的恩赐给予,依托依靠关系从他人那里获得满足。
2.同样一种关系,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3.人的需要是动态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一旦识别到了一个人可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就会无意识的渴望,他满足自己更多。
4.矛盾就是在关系中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发生不满,因此,处理矛盾的本质,其实就是处理自己的需要。
5.需要是一种索取,爱是一种付出。需要的意思,是我希望你来满足我,是希望你做一些事情让我舒服,是你要以我为中心,是想要让你服务于我,而爱是我想要满足你,是我想做一些事情来让你舒服,是我想要以你为中心,是我想服务于你。
爱是在向对方传递一种善意,而需要只是在向对方传递一种敌意,一种控制,明明需要,却非要以爱之名来乔装。
6.关系的稳定,来自爱与需要的平衡。
7.好的关系,其实就是相互依赖。我的所长,补上你的缩短。我的所长,加上你的所长,就是一个1+1大于二的过程,我们通过彼此都变得更强大了。
8.成人式的关系是他不会委屈自己去满足对方,不会强迫自己对方满足自己,他知道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不想做的,并且能坚持自己。这样的人能把注意力投放到自我身上,并且会去寻找生活的意义,然后享受生活。在这个享受的过程中,他会想跟另一个人分享这种喜悦,从而跟另外一个人建立关系。
成人状态里的分享是当他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会选择用其他途径去分享我的兴奋,而非强制他回应我。
9.成人时的爱情是分享。分享的前提是热爱生活,对世界保持着探索欲。你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快乐,你就无法找到与你分享快乐的人。别人带给你的快乐是无法保证持久供应的。
10.成年人为自己负责的方式就之一,就是选择与自己合适的关系。
11.当一个人在纠结的时候与其纠结选哪个,不如去思考,在这段关系中,我有哪些满足感,我还在留恋什么呢,当你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并且有方法应对自己的需要时,你就可以做一个真正有效的取舍了。
12.直面关系本质从需要的层面去解决关系问题。
13.理性经营关系,你不只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经营,你还会通过学习思考去看到彼此之间的需要,然后才用有效的方式来经营关系。
14.在关系里你的情绪有多浓,你就有多需要对方。一个人的失控行为也是需要没被满足的标志。
15.对自己好奇,愿意看见自己背后的需要,就是真正关注自己的开始。
16.识别自己的需要:安全感,自由,价值感,意义感,亲密。
17.自己满足自己。一个人,如果从关系中得到的满足多一些,他就可以为自己做得少一些。如果他为自己做得多一些,那么它对关系的需要就少一些。
18.看对方的需要。如果你想跟对方拥有一段更和谐的关系,或者对方想要离开你,而你想要挽留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思考他的需要是什么。在他的内心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你可以为他的需要做些什么呢?它可以在你这里获得什么呢?
19.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每个生命对于圆满和丰盛都存在着本能的向往。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是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的需要,而非依赖于他人的照顾。
当你对他人的依赖减少到可被自己接受的范围时,或者你可以用合适的方式去表达你的依赖时,你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很自然的和谐起来。
二:安全感
1.人们害怕的从来不是孤独,而是无助。
2.现实情况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甚至在他人的眼光中你生活的还不赖,颇让人羡慕,但是这依旧抵不住你心中万一和将来这两座大山的压制,在这两座大山的压制下,人可以给自己制造出一万种死法,来让自己害怕一个人生活。
3.小心谨慎都是没有错的,毕竟小心使得万年船,多条多条出路多条生机,但如果你为小概率的事件而花费大量的精力,那就无异于因噎废食。你会花超过80%的心力,去处理不到1%概率的惩罚,这必然会影响你正常生活的进程。
4.适度放弃。放弃的目的,就是不把自己放到危险的情境里。
5.小冒险就是带着恐惧,去做一点点尝试。
三.自由感
1.感受负责愉悦冲动,而理性负责权衡利弊。
2.身脑分离的结果就是内耗,当你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正在进行着一场恶战,两方势力正在互相残杀。
3.拖延就是身脑分离的结果,做事情不在状态也是。
4.你的本我和超我,感受和理性,同时往同一个方向用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创造力大爆发,特别有想法特别能够享受其中,就是因为他们的身脑是一致的。
5.内在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实现了身脑一句,也就体验到了自由。
6.自由的一部分,就是敢于面对冲突的勇气。
7.照顾别人的不开心是一种善良,不是义务,即使是你导致的。
8.当你感到让你感受到孤独,并且你并不享受这份孤独时,你所谓的自由就不是真的自由,而是一份虚假的自由,只是你逃避关系的一种方式。你之所以逃避关系,是因为你依旧被自己的必须所限制着。
9.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真正内心自由的人从来不需要到荒郊野外,而是在红尘之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自由。
10.先去寻找内心的自由,再去生活。最大化的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最小化地、理性地去强迫自己。
你的理性往往太强大了,你的感受就极易被理性所淹没。
11.让他人永远开心和满意,比新闻联播有大结局还难。当一个人问应不应该的时候,他就是不自由的,而去问自己想不想,才是自由。
12.当你不觉得自己身处的环境是危机四伏的,你的心才是轻松的,才能真正去想自己想要干什么,才有勇气去做。
13.自由是安全感被满足后的结果。好比一个身在和平年代的人,他吃饱喝足后有了精神气,便有了行动力,总想去干点什么来让自己的人生更不一样。
14.恋爱中安全感被满足时是甜蜜的,婚后自由被剥夺后是充满争吵的。
15.愤怒,就是一个人在维护自己的界限,争取自己的利益,解放自己的双手,愤怒是在说,我想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让内心获得真正的自由。
16.纠结既自由。有了选项,才有了纠结。
17.一个人被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不得不接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的过程。遵守,你不想遵守的那些规则,就会丧失一部分自由,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又是一件必须的事。
18.健康的自由感是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做自己,在丧失关系和利益与自己的愉悦享受之间,找到一种能接受的平衡。孔子对此的描述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但不会逾越规矩。
比如说人际关系,你需要检验对方的界限在哪里,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对方很苛刻。
19.获得内心自由的方法给自己解锁。1.寻找更多可能性,去发现怎可以怎样,还可以怎样。2.识别并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与规则同等为重要的位置上。3.学会拒绝是人获得自由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20.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强迫只有为了某个更想要的东西,而选择了主动妥协。
四.价值感
1.价值感是自由的结果,价值感就是做事的动力。
2.真正的价值感是恒定的,而虚假的价值感特别容易破碎,稍有风吹草动,立刻消失。
3.真正有价值感的人不会因为事情的失败或成功而转移自己的价值。他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知道外在事情会有变化,知道事情做得好与不好是常态,他不会因此去扰乱自己好与不好的自我评价。
4.当你感觉自己没价值的时候,你会自责,绝望,抑郁,其实当你感觉到自己价值感很低,恰好是你可以欣赏自己的时候。因为你已经有了很多基础能力,来维持你现在的生活。
5.缺乏价值感的人内在完整的逻辑就是:他说我不好,就是我不好。他说我好,我并不一定好。
6.事情做好了人很少给自己正面的鼓励和反馈会觉得这都是应该的,仿佛只有做出了大成就,才值得庆祝和开心,但是事情一旦做不好,就很会轻易的引起负面的感受,对自己进行放大化的批判,本来只是一件事没做好而已,却往往会把自己批判成多么糟糕的人。
7.不开心,作为心情的一种普遍存在于这个世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会把他人的情绪与自己好不好做捆绑,会把外界很多东西都跟自己做捆绑,以至于随便发生一件不够好的事,都可以触发:都是自己做得不好,做得很差,自己很差劲的开关。
8.无意义的比较并没有任何好处,更不能帮你提升价值感。无论你多努力,你都不可能是世界第一,你最多能做到某个领域某些时刻的第一。
9.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你内心一定先有了一个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那就是你认为自己正常的标准。
10.不是你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而是在高目标的衬托下的你不够优秀。
11.你越是依赖外在的这些东西所给予的价值感,越说明你内在价值感的脆弱。
一个人越是追求什么,越说明他内在缺什么,越是渴望证明自己是好的,越在说明我的本质一点都不好。
12.自我反省是为了让结果更好,为了让下次不再遭遇同样的局面,而自我攻击的目的则是证明自己很差。
13. 抱怨,指责,甩锅是有积极意义的。其作用之一,就是维持自己的价值感,将问题归因他人你就很好了。
14.价值感过高就会表现得过于自信,这会让他人觉得你过于傲慢、清高,从而影响与他人合作的感受,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会让你负起你应承担的责任,最后导致事情失败,这不仅会影响你的业绩,更会影响你的口碑。
15.健康的价值感不是过高也不是过低,而是拥有被现实检验的能力,符合现实的,就是最好的,不过高也不过低的评价自己。
你知道自己摘不到天空的云朵,所以不会去摘,但你知道你可以坐上飞机看见美妙的云海,所以你会去坐,你知道自己最不追不上好莱坞明星,所以你不会去追,但你知道你可以努力靠近校园操场上的男生,所以你会去做。
16.找到价值感的几种方式,一以整体的眼光看待自己,用全局的眼光看自己,这不会陷入妄自菲薄之中,就会不卑不亢的看待自己,爱自己,定义自己。二选择性使用外在定义,定义好坏的标准,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永远不要拿一个特别高的标准来对比自己,定义自己,让你知道真实的自己是怎样的,就不会因为别人说你什么而改变自己。三小目标可以提升价值感。
17.丧失了休息的能力,也丧失了价值感。
五.意义感
1.意义就是活出自我。
2.是我就是你愿意享受的事物的集合。自我是流动的自我,不能单独存在自我,就是事情本身。
自我既融合。人生的意义就是去体验自我,就是去融合,就是去陶醉于人、事、物,人生的意义就是沉浸,就是陶醉,就是享受,享受一切你能享受的事物。有人把它概括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去更多的地方,吃更多想吃的食物,见更多喜欢的人跟喜欢的人探索更多,做更多喜欢的事。
3.世界上只有一种爱,那就是爱自己。所有需要被回报的爱都不是爱,那是投资,我借助对你好,体验到了更好的我。
4.人生的意义是有爱的人,有爱的事,成功的人生就是找到了爱的人,能够为他付出,找到了喜欢做的事,能够甘心投入,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爱。
5.忙碌和苦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其作用就是让人不停地劳作,从而不会有时间去患得患失。一旦吃苦的人停止吃苦,忙碌的人停止忙碌,他们将不得不面对迷失的自我,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无意义感,继而体验到生命的孤独和虚无。
6.一个人待着,不一定孤独,即使你此刻一个人没有做事情,如果你心里面一直装着你喜欢的人和事,你也会体验到意义。海内存知己和天涯若比邻,就是心里装着挚友的丰盈感,瓦尔登湖就是心里装着很多似的丰盈感。
7.忙着满足安求安全感,自由,价值感的状态叫做生存,追求意义感的状态才叫生活。
8.孤独的深层原因就是不敢做自己,不敢跟着自己的感觉去生活,只能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委屈自己。
9.爱是自我饱满的人才有资格去做的事。自我匮乏的人只想索取爱,只想被爱。爱,是需要能量的,自我饱满的人才有多余的爱给予别人,自我匮乏的人,只想从别人身上榨取能量。
10.跟你的感觉在一起,跟着你内心的感觉去生活,克服孤独的方式就是感受你内心的情感。
11.活出人生的意义的第一步,就是你需要去回忆哪些事让你开心幸福,满足喜悦,你曾经对这些事很有感觉,但是你可能没有在意过。对这些事的回忆和标记可以增强你内心的确认感。
12.当你为自己的内心冲动而活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活着是件幸福、踏实、快乐的事。
13.快乐的三个层次。第一档的快乐是感官刺激的满足。人应该在安全范围内,最大化的放纵下自己才能感受到快乐。第二档的快乐就是情绪被照顾的满足。第三个层次的愉悦感就是精神层面的愉悦感。
14.意义感来自过程而非结果结果,有时候就像是握在手里的沙,你越是想握紧,能握住的反而越少,内心匮乏的人追求结果,内心充盈的人追求过程,忙着生存的人追求结果,享受生活的人追求过程。
15.真正长久的关系必须要两个人找到共同的热爱。你需要去发现你们之间的共同话题,享受你们彼此的生活,一起探索这个世界。
六.亲密感
1.亲密是满足自己匮乏感的途径人想要关心,其实是想要一种被支持帮我应对困难的可能。
2.再给你关注理解,重视,尊重等亲密感的前提下给予的陪伴,才是你想要的陪伴。
3.亲密是融合,是想通过别人成就更好的我会亲密的作用就是扩充自我会亲密的意义,也就是帮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4.爱不是24小时发生的,当你发现另外一些原因的时候不被爱的体验就会弱很多,甚至会感受到自己处于被爱中。当你看到有爱的部分的时候,爱就会更多,当你注意到没有爱的部分的时候,爱就会更少。
5.爱与不爱同在。一个人,有的时候对你好,有的时候对你不好,有的地方对你好,有的地方对你不好,那他是对你好还是不好呢?
6.被爱的前提一定是保护好爱护你的人。有人说当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意思就是你得保护那个保护你的人,你想要得到某个人的爱,无论他做错了什么,你都得首先保护好他的感受,你才能得到他的爱,指出他哪里错了,并不能使用攻击的方式,这是拒绝爱的行为。这种人需要学习的就是,使用良好,真诚,直接的方式去求爱。
7.人有脆弱性,这让我们必然需要他人需要通过与他人结盟,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补充自我的可能。
8.当一个人开始渴望亲密感的时候,他内在有一部分就已经体验到匮乏感了。
9.健康的爱自己的方式是在自己为自己做和依赖别人满足自己之间找到一个灵活的平衡,两者都要会。
10.在对方满足你需要的时候需要他,在对方满足你的地方需要他,在能满足你的人里有他。在不能被满足的时候,自己满足自己。自己爱自己和别人爱自己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才是健康的关系模式。
11.先尽可能地从他人那里寻找满足,在求而不得的时候再转向自身。
12.当你能找到新的安抚自己的不安的方式时,你的独立能力就会极大增强,你对亲密对象的需求就不会那么迫切了,这时候,他是否重视你,也就影响不到你了。
13.停止抛弃自己,先跟自己亲密,一个人之所以特别需要亲密感,是因为他自己完全不跟自己亲密。
七.养育你自己
1.我们能承受多大的挫折呢,有人把这个能力叫做A Q,也就是挫折商,或者逆境商,一个人智力的表现是IQ,情绪管理方面的表现叫EQ,这三商就像是人内心世界的三个支柱,他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基础。
2.复原能力强的人则会直面现实,用思考带的抱怨和逃避。复原力强的人在受挫的时候不会自怨自艾,而是会去发现现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每一个错误、每一个挫折都有积极的意义,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3.只有自我强度,不足以支撑某些现实刺激的时候,人才会体验到无力;能支撑的时候,人体验到的是满足、意义。
4.亲密关系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我们面对自己面对不了的困难,满足我们无法自我满足的需求。
5.提高受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实际上就是增强复原力而富袁立的基础就是良好的心理满足感,所以提升挫折,承受力就是安抚自己,自己修复自己的匮乏感。
6.每一次你在感情中的求而不得,每一次你面对挫折时的无可奈何,每一次你难以耐受的情绪,都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此刻,你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匮乏感,学习如何安抚自己。
第一:回到内在,问问自己怎么了,把注意力引回内在,做好深度思考的准备。
第二寻找期待,让期待更具体,同时写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期待。
第三寻找逻辑,找到匮乏所在。安全感,自由,价值感,亲密的匮乏。
第四追问来源。匮乏感的逻辑是哪里来的,给自己一个修改的空间。
第五修改逻辑,填补匮乏感。安全感,是因为自我恐吓,自由缺乏,是因为自我强迫,价值感匮乏,是因为自我否定,亲密感匮乏,是因为拒绝爱。
7.不是所有的困难,都必须面对的,可以转化。
如果你对他的需要减少了,依然发现他很棒,那么这才是你需要找的人。
8.在关系里委屈自己,迁就对方才是真正的自私 不负责任。因为你迁就得了一时,却无法迁就,于是你用一时的迁就给对方带来一些错觉,让他认为真实的你就是喜欢迁就的,某种程度上,你已经构成欺骗,你在为他将来的失望做铺垫。
9.每当你的内心体验到痛苦的时候,你可以把刺激你内心的事写下来,并反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那又能怎样呢?
不要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所有人都这样,你要拥有怀疑一切的精神,这样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人生。这种精神,也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不断推敲一件事情代表了什么、能带来什么、有什么影响,以及你对此有什么想法,你会慢慢弄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真实的自己。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这个世界上你最不了解的,其实是你自己的心,一个人的内心比宇宙都要丰富多彩,去探索他,你会找到更多乐趣和意义,你不可能真正认识你自己,但我依然愿你越来越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