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乖孩子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小乖巧懂事,彬彬有礼,唯父母老师马首是瞻。他们既是家中的乖宝宝,也是学校里的好学生;是邻居小孩所不齿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亲人间引以为傲的谈资。奇怪的是,这样一批所谓“优秀”的人,却在长大之后“泯然众人”,那曾令人赞不绝口的光环渐渐消失,换来的却是自己心中无限的彷徨挣扎和手足无措。

        有许多笔者曾经议论过,为什么乖孩子长大后反而会犯罪,为什么曾经让人省心的会变得令人费解?这类人到底在想什么?很可惜,这个问题我们问晚了。

        仔细想想,这个社会需要的孩子和需要的成人其实是矛盾的。从小,我们被灌输的是要听父母老师的话,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乖乖听话能够得到表扬得到礼物,而调皮捣蛋只能换来一顿教训甚至是打骂。在这样的奖罚体制下,乖孩子很“识时务”,他们做了时代的顺民,却放弃做自己的主人,而当他们再想要做自己主人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做主,可是此时身边的父母老师却觉得“功德圆满”,没必要再插手了。于是,乖孩子就这样被遗忘了。

        相比之下,那些从小调皮捣蛋的人,他们永远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的印象中,老师第一个记住,也最难忘的一个往往都是最调皮的那个。他们仿佛永远闲不住,叛逆的心无时无刻不蠢蠢欲动,老师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不做什么。恶作剧是家常便饭,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他们习惯于做自己的主人,不愿他人来干预自己,哪怕失败被打击也无所谓,因为他们从小就练就了对于批评贬斥的免疫力。他们是那么“没心没肺”,却在长大以后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行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能有许多人会提出反例,但我无意去驳斥这些。因为很明显,我们更关切的问题在于,听话的孩子怎么会变成“社会的拖油瓶”。反复推敲之后,窃以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失去自己做主的能力。从小就以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不管自己内心如何想,都选择顺服,慢慢地便习惯了被“牵着走”,直到他们的眼目再也看不到未来,只能看到那些昔日语重心长引导他们的人时,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附属品。这是一种被表扬奖励滋养的社会认同感,是一种很难戒掉的“毒瘾”。

        其二,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在盛赞下生活的孩子,宛如从小锦衣玉食,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到了社会上,偶尔的碰壁都会让他们自暴自弃。何况社会的历练并不区别好孩子与坏孩子。从未遇过的苛责,极少经历的失败,如何去应对这些,他们手足无措,一些人选择“自废武功”,沉沦到底。

        其三,无人关注过他们的内心世界。一般来说,人们喜欢锦上添花多于雪中送炭,而对于乖孩子来说,却是如此。当选择“乖乖听话”这条路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做乖孩子的主人,他们乐于看到在自己的正确引导下,乖孩子取得的成功。可是,当被逼着去学金融,却热爱天文的孩子,默默地盯着天文杂志发呆时,有谁关心过,支持过?当他们在心里已经构建出一幅未来的蓝图后,却因为他人的意见,而撕毁这份蓝图时,有谁发现他们内心的痛苦?

      孩子是单纯的,他们原本没有功利驱使,只是本心使然,却在“省心”的标签下,让自己变得千篇一律。人确实应该主动去适应社会,但却不是臣服于社会。乖与坏皆是天性,需要同等地关怀和对待,而这种关怀不是剥夺主权,而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和相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入冬的时段也是我最不喜欢的季节!下班出了商场喧闹的大门,就走进了一天中暗淡的夜色里。 所有人都行色匆匆...
    塰謿阅读 126评论 0 0
  • 文/春风柳上归 花在地面上飘转 脸依然绯红 已没有了昔日的魅力 血液已被绿叶果实吮吸 高傲的瓣依然是仙女 被风宠着...
    春风柳上归阅读 202评论 3 7
  • 第四章 计谋 午时,我率军进城,在一片焦黑中,朱雀前去净化水源,玄武清理尸骸,青龙负责安营扎寨,准备炊事,白...
    汇雲阅读 251评论 0 1
  • 压力罐工作原理是什么?正常状态下是怎么运作的?南京捷登作为15年专业销售压力罐的厂家,给您以下解释。 压力罐——使...
    捷登阅读 2,5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