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燕策》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郭隗就给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君,想用重金买千里马。布告发出三年,仍无一点收获。
这时,宫里一个侍臣自告奋勇地对国王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
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
他思虑了一会儿,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
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话。这样,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
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郭隗很自谦地把自己比喻成死马,告诉燕昭王如果太子能对自己这样水平一般的人都加以礼遇,那么很快就会有贤才来投奔。
古有记载,则必有后人效法。曾国藩带湘军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久攻九江不下时,也使用了这样的一着。
曾国藩久攻九江不下,派彭寿颐去九江送信给林启容,想用攻心计取下九江,不曾想林启容甚是倔强,反而割掉了彭寿颐的耳朵,正在曾国藩为此勃然大怒的时候,有人贴了一张红纸条,上写“奇计出卖,价格面议”,旁边尚有一行小字,“问计者请到状元街灰土巷找邹半孔”。曾国藩拿起红纸条细细地欣赏一番,然后缓缓地说:“康福,你带一顶轿子到状元街去一趟,把邹半孔接来,我要当面向他问计。”结果,这个邹半孔的计谋没有什么用,聊过之后,曾国藩站起来,笑着说:”好!先生献的果是好计。“叫人拿十两银子来酬谢先生。康福之后说:”大人,这个姓邹的不是呆子便是骗子,你何必白白送他十两银子,还要遭人讥笑。“曾国藩回答到:”你知道古人千金买马骨,驻台自隗始的故事吗?我今日对邹半孔这样的人尚且待之以礼,真有才能的人必会挟长来就了。“果然不出所料,接着就来了十余起人,献各种计谋。
这两则故事,都强调如果“求贤若渴”必当“礼贤下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性格中始终携带有孤傲和自负,对待声誉和名节看得比钱才重要。但是,文人墨客毕竟也是世俗人,世俗之人则面不了需要用钱财和名望来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价”。因此,对于真正的人才,尤其是品格高尚、作风正派的有识之士,求贤之人都要礼贤下士,既要用远大理想和抱负鼓舞人才,又要用高出普通人的财力留住人才。缺一不可。
因此,对于今天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言,让有知识、有经验、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开放、包容的人才引进与成长制度之下突出显现,在薪酬、福利制度上保证他们的诉求,在事业领域上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就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