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梦见了已经离世的母亲,仍旧是不和解。
前段时间,一部《都挺好》将重男轻女引出了无数的话题,母亲去世后,明玉偷偷买下了老房子,父亲老年痴呆后去给明玉买复习材料,那个镜头里,父亲紧紧拉着明玉的手在前面有,明玉一边哭一边被父亲拽住在后面跟着。还有最后一个镜头是她幻想着自己被二哥欺负时,妈妈抱起了她,并温柔地给她擦眼泪,所有的这一切都表示,明玉最终释怀了,以后可以开始自己幸福的生活了。
看完这部剧,想起自己从前的林林种种,突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明玉,虽然母亲对我没有虐待,但搜遍整个记忆也找不到一个温暖的瞬间,相反却有无数个“怨”,她对我的各种埋怨,以及我对她的各种怨念,而在她去世后,这些所有的怨又都变成一种深深地自责,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绪最终成了我心里一个死疙瘩,这是让人很难受。
小的时候,从我记事开始,就是一个大家庭了。那时弟弟几岁了,大嫂进门了,在后来就是大侄女出生了。
曾经也是唯一一次听母亲说她生弟弟时,在月子里每次吃煮鸡蛋前,都是我去给剥皮,然后剥好了放嘴里吃了,大约吃个一两个就不吃了,然后母亲就开始吃了。母亲和我学这件时,脸上是带着笑意的,
想必当时她是充满爱意去看眼前刚三周岁的小姑娘吧,那应该是多么温暖的一个画面啊,可惜的是我当时并没有记忆,什么都不知道。
都说无不过错之父母,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又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成人,这是一份比天还高的恩情,道理我懂,而且是非常懂,但是道理代替了情感,这份从小就累积起来的一种情绪不是靠道理就能说服的。
还记得小时候,弟弟胖胖呼呼特别可爱,也很懂事,全家人都喜欢他,尤其是母亲,对他更是极其疼爱。被母亲疼爱的还有在我八岁时就进门的大嫂,我九岁时出生的大侄女,那个长得和我很像,却比我漂亮很多的小姑娘。呵,说起来,我好像被遗忘了的孩子,母亲的注意力,还有那为数不多的温柔,都倾注在她的老儿子和大孙女身上了。其实,和我同样心情的还有二哥,他一直对父母都不满,就是因为父亲和母亲都偏向大哥大嫂,还有大哥大嫂家的孩子。
我对母亲所有的怨,不是因为他几乎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别人,而且她对我的那种指责。或许是我记事晚,也或许是我记住的都是不好的情节,总之就是我感觉从来没有一件事是母亲满意的,她总是在说我说我说我,不是这个不对就是那个不对。姜文说他一直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总是不高兴,我也是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怎么总是在抱怨,再埋怨,不只是对人,对事也一样,所以从记事起,父亲几乎不着家,他白天在村部呆着,晚上总是出去喝酒。半夜醉醺醺回来,但是父亲却对我却是特别宠爱,在那个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年代,我连被他骂过的记忆都没有,这也许是我性格之所以没偏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因为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缺少爱,无论是谁赋予的。
回到上面的话题,关于母亲,我不能昧着良心说她不爱我,我想,她是爱我的,而且是从内心里爱着她的每一个孩子的,但是她的性格却无法让我们这些孩子和她亲密起来,当然,除了弟弟和大侄女,其他人都和她一点都不亲。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几年事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其中一件事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我手指被铅笔刀割破,我哭着找妈妈,结果妈妈大声说:“哭什么哭,离心大老远呢!”“离心”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并不知道,但我确实不哭了,硬把眼泪憋了回去,好像从那时起,再也没在她面前哭过。
还有一次是我过生日,在记忆里,那时我也不会超过八岁,隐隐约约就得在吃饭时,我发现母亲什么也没做,我就说了一句,妈,我今天过生日,然后她就大发雷霆,好像是那天她因为别的事生气了,然后就对我喊了半天,类似于什么不省心,连小崽子过生日忘了也生气。
我小时特别胆小,母亲一发火,我就吓得不得了,当时那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对我的影响也蛮大的,以至于后来每到过生日我都会想起这件事。成家后我特别注重仪式感,无论是我,还是家人,过生日时必须买蛋糕,别人不愿意吃,我就自己吃,就是想在过生日时吃蛋糕。
后来我上小学了,我就愁早晨梳头的事,有时候同学来找我了,我也不敢说:“妈,给我梳头吧。”因为她要是心情不好,就会一把扯过来使劲地梳我的头发。后来我大约上三年级的时候,坚持剪头发,直到我初中毕业后,我一直都是短发。
我在十四岁那年,上初中了,有一次忘了是什么原因,她又开始骂我,我当时真是气坏了,和她顶了起来,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和母亲喊。她也气坏了,一种我从来没看见过的愤怒。我非常害怕,就跑了出去,在房后大哭了一场,但我又不敢回家,后来就去了姑奶家。姑奶是一个特别慈祥的老太太,她看见我哭,就问我怎么了,我就学了当时的事。老人就开始劝我。母亲气消了以后,发现我出去了好久没回来,她开始慌了,因为我从来不出来玩,也没有串门的习惯,后来她好像出去大找了我一气,可能是怕我想不开。后来找到了姑奶家才松了口气,但我回家后,我还是没有免掉那一顿骂,理由是我出去和别人“讲究”她了。
渐渐的,我长大了,虽然骨子里还是那个胆小,缺乏安全感的一个人,但是我性格变了,不爱笑,(或许我从小就不爱笑)只要母亲骂我,我就顶嘴,甚至和她大干一场。
有的时候,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不知道算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因为虽然出生住农村,但父亲是一直是村干部,家里有地有拖拉机的,生活条件还是挺好的,除了母亲性格不好,我似乎什么都不缺,吃的穿的用的,在小伙伴里是最好的,母亲也舍得花钱给我买衣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什么的确良、涤纶、丝的良、优质纱、塑料凉鞋等等,刚一时兴起来,我就能穿上了,我甚至比村里的一些大姑娘穿的都好。而且父亲每次去乡里县里开会都给我买东西,所以在亲属甚至自己家里的人看来,我都是被惯着养大的,尤其是我长期在外上学,家里不管是农活还是家务活,我一点都没做过,从这一点上看,父亲和母亲是把女儿当宝贝养的,只是母亲的性格呀,让她无论是心里怎样想的,总是让人很难感觉到一点点温暖。
那年,我还没上班呢,有一次我带弟弟去县城里买衣服,当时我看见了女士毛开衫,样子挺好看的,我想着母亲穿着一定非常好看,于是就特别高兴地买了下来。当时我是早上坐火车去县城的,下午四五点钟才到家。我到家时,母亲在厨房做饭,听我说给她买了衣服,擦擦手也从厨房进屋来看。结果一看,当时就恼火了,说衣服太大,不好看,然后还说了挺多挺多别的话。我当时欲哭无泪,一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又坐火车去了县城,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那个摊位。一听说退衣服,那女的立刻把脸拉下来了,后来我提出可以少退五元钱还是十元钱,人家才答应给退。
后来我上班了,先是分在了村里小学,那几年的时间,我完全与外界隔离了。有一段时间村里没电,天天晚上,家人都出去了,聊天的聊天,玩的玩,就我一个大姑娘在家呆着。报刊杂志根本供应不上,连父亲的《党的生活》我都翻阅过无数次。
整整三年时间,我就那么过来的,我的青春,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时光就那么的过来了,但时光并没有荒废。那几年级里,我看了大量的书,写了好多本日记,但是和母亲的关系也越发紧张起来。
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凡有给我介绍对象的,他们从来不打拢,父亲是因为舍不得我,但母亲的心思我真不知道,那几年我自己住在一个房间里,除了必要的话,我和她几乎不沟通。虽然我住在村里,但是父亲是村书记,家里总有下乡干部来吃饭,而且县城里有不少亲属,再加上我是正式编制的老师,年轻时长得也挺好看,所以开始介绍对象的人很多。条件多好的都有,但她们从来不应声。后来有一个机会我可以去山东。马上要去时候,母亲才哭天抢地地阻止,并且强行把老公介绍给了我。当时的心情,用万念俱灰来形容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老公家特别穷,可是为了栓住我,让我们马上来往,那时老公每次放假来我家,都是几个哥哥和父亲陪他喝酒聊天,仿佛和我都没什么关系,当然后来证明,我也没嫁错,他确实是特别好的一个人,可谁又知道,我用了多少年的时间,费了多大的力气才甩掉了这个“穷”字。
在后来,因为家里人承包了很多地和鱼塘,遭到惨赔,然后很多年里,我就等于是拽着弟弟和父母过日子。那时的工资多低啊,可是母亲却总是在无意中抱怨。当然后来大多数人和我抱怨弟媳妇对她不好,哥哥嫂子对她不好,总之,每到寒暑假,我就去家里照顾她们,然后开学回家是必然病一场的,后来老公一听过我说回家,就不愿意。可我又能怎么样,我怎么能在休息的时候,自己在家逍遥,对她们弃之不顾。
后来渐渐的,去父母家尽孝,成了我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我的每个周日,都会被抱怨埋怨堆满,堆的心里没有一点缝隙。那些关于弟媳妇的种种不是,还有自己身体不好的痛苦等等,只要她一开始说,我就闹心。给父亲洗脚洗头剪指甲是我愿意做的事,但是我就是无法给母亲洗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心理和生理上的本能抗拒。那些年,工作、家庭、老人成了缠绕在我身上的枷锁,勒得我透不过气来。
父亲临去世的时候,一遍一遍告诉我,以后对你 妈一定要好,我答应了。其实我已经做到了,那么多年,无论是金钱和物质,几乎都是我在供着,可是在言语之间就是合不拢,尤其是把她接家里朝夕相处的时候,家里的气压变得特别低,我知道,她身体不好,总是不舒服,但是那种抱怨和苦脸真的会让人的心情变得极差。
我几乎每天都在和自己做心理建设。下班前我就想着,一进屋我就要笑着对她说话,语气要轻松一些,可往往一句话开始,就被她的抱怨终结了,有时候说着说着还会吵起来,我不想这样的,真的,我又陷入了生气与自责的无限循环,好像从我懂事起就是这个相处模式,我真的挺痛苦。
她临走之前没有一点征兆,而前一天晚上因为一些事,我还一直没和她说话,待我去医院时,她已经没了呼吸。那一刻,我就知道,那个心结会一直跟我到死了那天。我无法原谅我自己。
现在无论说什么,过去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我只是希望来世我做母亲的母亲,这样,我就可以好好的去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