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陪读
小学一年级开始,姐姐作业,我坐在旁边,不干扰、不指导。就告诉她做完给我看,不要偷懒,我在旁边看着。刚开始她做五分钟就要开小差一会,我就点点。如果次数多了就要凶了。这样几周下来,她会都写完,然后给我看。我让她出去玩的时候批看作业,有错的打岔然后全部批改好让她一起更正,问她错误的原因,不会的教。女儿不是那种特别爱学习的,对于错的,不懂的,在更早,教时还是不认真。这是让我头疼的。一道类似的题几次做几次错。我觉得一直顺着她,是不现实的。于是在第五次错后,我怒了,并且告诉她,以后如果同样类型的题目错三次以上,我就会怒。小孩如果天不怕地不怕,这不想拿不要,就真的很难对付,因为对什么她都无所谓,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提高的可能。好在这回她怕了,知道自己不懂要问,要记住。终于有了主动性。
半个月下来,基本我不用次次都坐在她身边了。我做我的事,或者陪弟弟,她做好了出来叫我。但是速度依然是她最大的问题。在她的房间挂一个时钟,放一个电子钟,规定作业时间。早点做好,可以看一会电视或者可以和弟弟玩一会儿。开始几次做到了,后来又不行。于是我又坐回去,盯她的速度。
暑假,我买了个沙漏,更直观的告诉她,作业得在沙漏漏完之前做完,不然没有电视和娱乐。目前看来,还算有效。
今年暑假,也就是一年级的暑假。我给她报名了英语的自然拼读和数学逻辑。原因,英语之前没有学习自然拼读,听着懂词写不出;或者看到这个字,读不出来,然后就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由于一年级考试前她A-Z都不能独立写出来,所以我早早给她报了自然拼读。数学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偶然进了一个小升初的群,然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觉得要让姐姐多读书,多考试,争取多拿奖。也确实是这样,将来进好初中,没有奖项入门级都不行。而且数学教的是多方面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单的学校数学课程,可以拓宽她的思路。所以,思维也给报了。但几天课上下来,发觉天天在读书,她消化的时间没有,我在怀疑,这样的学习到底有多有用。
在时间少的时候,就只有更合理的安排有效时间了。每周两次游泳,两次画画,一次植物的观察。日常上午英语,中文午饭后去书局做一会儿暑假作业,然后看书消磨时光,下午数学思维。晚上回到家洗澡、吃饭、练琴、复习一天所学的。她如果速度快,有时间我们可以一起亲子游戏。周末会选一部电影给她看。
目前我的暑期电影里选中的有:罗马假日,茜茜公主三部曲,音乐之声,小妇人,秀兰登波儿的影片落干,迪斯尼动画片落干。
非寒暑假,奖励她提起做好作业给她看的动画有:机器猫,聪明的一休,小马宝莉,蓝精灵。因为时间够短,另外,在我看来以前我们看的这些动画比现在的某些国产动画好得多。以前的国产动画:葫芦娃,宝莲灯,黑猫警长,没头脑好不高兴,海螺姑娘……我都有给她看,现今的:喜羊羊啦,熊出没啦,巴拉巴拉小魔仙等,我是禁止的。幼儿园时她也会回来跟我说“为什么小朋友们都可以看,我不可以!”。为了她能融入同学,我给她看了几集小魔仙,也给她买了变身手机,让她带去和同学一起玩一起交换。但是看了几集她也觉得不好看,也就不看了。就是拿着变身手机和朋友们一起玩。
之后,我打算把“成长的烦恼”拿出来给她看了。还有一些迪斯尼的动画连续片也真的做得精致也有教育意义。
这次的暑假刚开始,希望她也能慢慢调整,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8月中旬课程基本可以结束,也可以帮她再消化一下学习的东西。再带她出去游玩一下。我喜欢带着娃们一起旅行和游玩。也许是因为我喜欢旅行,喜欢到处走走。不过我也相信,旅行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锻炼和经历,他们在旅行中的成长往往比我们所能想到的更快更好。
暑期中的课外项目,例如网络作业,比赛,游戏,烈士陵园的参观,科技馆的游览等,我都变着法的给她安排,让她觉得这些不是作业,是玩乐。希望这个暑期她能有收获。不过寒假,我是不会再给她再在外面报名读书了。至于两年级的暑假,我会慎重考虑,让她有玩有学,更重要的是能消化所学的东西,消化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花费时间的。至于上学的时候,我觉得英语和奥数倒是可以继续的,因为一周一次的进度还是可以接受,也容易被消化的。画画,弹琴,依然继续。因为成绩再好,也不如有一门艺术类的兴趣可以给自己带去长久的快乐。当然,如果她能够把兴趣变为特长,那自然是更好的,因为今后这些艺术不仅仅可以给她带去快乐,还可以让她多几项可以选择的路,在工作或是生活中给她带去更多的帮助。